大数据环境下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3-08-14

大数据环境下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专访北京无线电管理协会会长王元京先生

【关键词】大数据 王元京 
【摘   要】 鉴于我国现在国家经济运行的复杂性、社会问题的敏感性、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政府改革的紧迫性这四个方面的原因,我国政府管理变得更加智慧就显得非常迫切。作为政府服务窗口的政务门户做到智慧就是要准确、及时、全面的感知用户需求;预见用户想要什么;制定一个机制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回应,实实在在做些事情。 

一、大数据-需求篇

        TRS: 大数据是麦肯锡主推的概念,据说国内的证券和资本市场继而跟进,中关村、工信部都将大数据作为战略来推进,您怎样看?

        王元京: 大数据是国内外近两年IT界比较热议的话题和概念。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我个人认为,大数据是社会信息化发展阶段客观形态的体现,是工业化到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社会必然产生的结果。大数据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信息资源积累的形态,大数据应用是要普遍面对的,也是需求驱动的。大数据作为一种需要深加工和有效利用的社会资源,一种应用趋势,如何发挥社会和政府两种能动性,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是政府和业界都在探索的问题。
      将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作为战略进行推进,是政府顺应了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考量。实际上需求牵引是主要的动力,比如利用大数据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优质的服务,更能体现以人为本。面向国家13亿人口,从怀孕到出生,到死亡,提供全民的生育、保健、教育、医疗、临终等全生命周期的社会化服务,这肯定是个大数据应用。如果有客观的数据说明国内厂家生产奶粉的配方比国外的配方更适合中国人,质量更有保障,有大数据支撑的市场监管系统管理到位,人们买国外奶粉相对来说就会少。解决全局性应用是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政府在跨部门管理信息的整合、数据资源的组织、相关法规和规范的制定,前沿技术的研究、应用示范、产业布局等方面都要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应用技术的研究,例如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聚类、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则需要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市场的分工合作进行,这些单凭政府无法完成。
   大数据应用也同样面临着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问题,政府积累的与公众服务相关的信息是全社会的资源,应该怎样管好,发挥作用,需要在政府监管下,通过改革,培育具有公信力第三方机构来提供服务,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在应用发展过程中解决诸如系统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二、大数据-国情篇

       TRS: 国家会不会将大数据作为一个战略考量给以支持,政府上马大数据项目,是否持谨慎态度?

       王元京: 奥巴马提出战略思维,我们也提出战略思维,就可是盲目跟风,论据不足,要具体分析。我相信,我们的政府部门会根据国情和国家的发展阶段,提出适合自己的战略。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国家的战略部署,我们有优势,也存在经验和积累不够的问题。发达国家通过工业化的过程有很多经验积累,有很多历练,吃过很多亏,比如污染,发展和环境不和谐等问题。我觉得,中国不能简单重复别人的路,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以一定的高度认真的审视过去,然后找到自己的定位,寻求有中国特色,协调发展的东西,希望能多一些科学思维以及脚踏实地的实践。
      我觉得,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大数据项目,主要是方向性的引导和示范探索,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不可能调度全社会的资源,上什么项目是有调研和行政程序的,应该是通过比较充分的调研、项目征集和论证,谨慎而有程序约束进行的。主要是通过项目的推进,研究提出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导全局的意见和规则,引导此项工作有序的发展,减少浪费,提高成效,通过一些相对成熟的引导项目,发挥示范作用,研究解决一些共性问题是必要的,但对不能落地的设想,需谨慎。

       TRS:  政府信息化在推进各个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推动力度究竟有多大,如何调动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大数据应用?

       王元京:  现在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和责任是依据人大授权和行政组织法约定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是行政过程产生的,相关信息的公开和披露,也必须按照行政程序进行,有规章和约束条件。有些约束条件也影响着部门间信息协同、整合和跨部门应用。这都是大数据应用面临的问题。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通过全局性应用的组织和协调,可以逐步进行,力度取决于应用的重要性和行政机关的决心、改革力度和推动能力。
       社会需求和资源积累是达成共识的基础,比如市民关注交通拥堵问题,反映和呼声通过媒体、人大代表等反映到政府,政府就必须重视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主要建设内容,需要大数据资源作为应用的支撑,大数据应用目标是什么,要形成什么样的服务,数据的形成、采集分析、聚类,是要遵循一个标准体系,这个实践的过程是全社会积累的过程,这是公共信息服务的特点。通过宣传让全社会认可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让大家建立这种概念,调动社会资源共同遵循一些规则和标准来建设和积累,大数据应用的前景是可观的。

        TRS:  大数据的应用,例如便民服务、应急管理,其实国家做的也不少,但是民生方面不容易做起来?

       王元京:  同类与民生服务相关的信息分布在不同的单位或部门,各自为政,相关资源整合,全局性应用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不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认为,目前,通过此类大数据应用推进跨部门协同和共享的问题的一个机遇,也是行政改革的一道坎,怎么打破部门的行政约束,与老百姓相关的公共服务类应用系统真正做到协同,比如异地医疗的报销、准生证、流动人口的管理、异地上学、就业等跨地区、跨部门应用,都需要通过推进户籍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等行政改革,流程再造同步进行。信息化是促进工业化的一个过程。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通过信息化来推动工业文明的形成,是社会转型、法制建立的过程,从不接受到接受,需要经过一段艰难的过程。至于一些涉及全局的需要大数据支持的民生项目为什么推不动,我觉得,政府和老百姓在判断可行性上实际上差不多,当需求不到位,时机不成熟,资源和技术基础积累不够,供需没有形成共识,存在经济和社会风险时,不会轻易动的。

三、大数据-技术篇

       TRS:  从技术角度讲,国外对国内是否有技术壁垒?例如大数据开源软件Hadoop,这个公认的大数据管理的框架标准,是否是我们的技术壁垒?

       王元京:  我觉得,国外技术对于国内来说,谈不上壁垒。大数据应用也是技术支持的,所有的基本技术国内都了解。Hadoop有一个标准框架,我们要分析清楚Hadoop与大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同时,我们也要拿出个框架,看这个框架是否和中国的大数据需求匹配,中国的社会结构、管理结构、信息结构和国外在那些方面是不一样的,有些是同构的,找出我们的特点。      
       我们也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经过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真正适合中国匹配模型,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找出适合目前中国信息的存量、增量、应用的服务对象、服务类型、服务模式,这样的方式来积累,找到和中国国内发展匹配的模型,才是中国需要的模型。
       Hadoop是一个开源软件,通过开源软件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一些开发能力。我们通过创新思维,找创新点、优势和劣势,做客观的分析,找到合理的立足点来发展,我觉得这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四、大数据-研究篇

       TRS:  您对大数据科学研究怎么看,例如高校把大数据作为一个研究学科,从可选学科的角度来研究?

       王元京:  大数据本身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它和原来的应用模式不一样,大数据是在现在若干社会应用基础之上的,把社会应用需求,通过科学方法的分类量化分析、模拟为若干个数学模型来辅助支持复杂系统的应用。比如一个小孩,出生之后,几个月到几岁奶粉也分一段二段三段,它是根据小孩的营养阶段的需求来制定的,是可以进行数学模拟的,各个年龄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多少营养,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每个阶段能用数学模拟出一些模型作为参考,并且这些内容就是可检验、可回归和可验证的,这才是科学,而不是拍脑袋的判断。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各种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建立的过程,同时大数据应用有基本的功能支撑,包括采集、聚类、检索等应用模块,从基础层到应用层,在中间层特别需要各种分类模型的建立,这种模型的建立很多基于数学方法。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数学上研究的融合,将会是大数据应用研究的领域,怎么把社会科学的规律归结成一些需求和可模拟和可验证的数学模型,是大数据学科研究的趋势,这种趋势必然是多学科的,交叉的,根据社会需求交叉学科的产生也是学术、知识必然的产物。

五、大数据-应用和试点篇

        TRS:  您能谈谈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在仿真这种有预测性的领域才有价值?我们需要大数据联盟嘛?

       王元京:  大数据的典型应用之一是仿真。例如:应急预案和演练的仿真等,石油勘探、气候预测等大型系统应用都有仿真的需求。这方面应用主要是进行预测、评估和验证,减少系统风险,提高成效。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不局限于仿真,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发展很快,比如一些电子商务服务网站,通过交易各方的交易和访问记录,对人的行为和爱好的判断,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记录,通过模型分析,进行同类推荐,实现增值服务。类似的方式在民生服务领域也不难实现,比如数字医疗系统,生成一个检查结果之后,将结果与系统相关辅助服务的提示信息主动推送到客户终端上,对下一步的治疗给出建议或提示,同时存到他的健康档案,建立以时间和健康指数为坐标的亚健康评估模型,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服务。此类大数据应用的价值,不仅对个人,对提升全社会健康水平,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率,减少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浪费都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此类应用必须和互联网技术绑定,需要会同职能部门、产业部门和企业共同建设。
        大数据联盟可以有,联盟属于所在行业相关企业、机构之间以产业为纽带的互益性社团组织,明确定位、找准切入点,建立纽带和支撑发展的规则和服务机制是联盟建立和发展的基础,需要一定时间和磨合过程。

六、大数据:  第三方企业篇

        TRS:  从宏观讲,该如何推进大数据工作?取消国信办后,政府是否缺少统筹机构?政府的现代服务业后续着眼点在哪?

        王元京:  大数据应用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是同步的,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大数据的应用水平也基本在这一水平,只要抓住机遇,创新推动,发挥政府和社会两个积极性,大数据应用也会从线到面,逐步成熟。大数据应用与行政体制改革应该同步,作为促进政府政事分离、信息公开,培育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组织形成的机会,通过一些试点,形成一些格局就会快速的发展。
        我不代表政府,只有个人观点,我觉得,一个机构的存在,与一个时期的社会需求和任务相适配的,这个机构在基本完成了特定时期的特定任务后,功能的转移也是应社会需求而确定的。在电子政务快速发展阶段,国信办的成立和大量工作,初步解决了有序发展、注重实效相关的总体设计、整体推进、建立基本规则和完善机制等涉及全局的问题。发挥了端正方向、指导全局和规范建设的作用。国信办组织制定的重要文件,至今还是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基本规则。国信办的职能转移到相关宏观管理部门继续在统筹社会信息化工作。电子政务是社会信息化中重要的一环,不是全部,社会信息化不能只有一条腿,不能只有一个积极性,企业在产业推进方面是主力军,产业环境是政府和企业共生、互动,共同建立和营造的。
       现代服务业不是政府的,是全社会的现代服务业,按我的理解,你是指政府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导意见,据我了解,国家十分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国家信息化中长期规划等政府文件中都突出了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是发展最快的,新的业态和创新服务模式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政府引导和关注的重点。因此,了解、分析和创新服务模式是企业应当关注的重点,也是体现企业竞争能力的着眼点。

        TRS:  从微观讲,我们发现数据资源网上找到的信息,内容格式都存在不规范问题,信息提取和加工需要大量投入,对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数据加工,您怎么看?

       王元京:  有需求,就能派生出围绕大数据的信息服务行业。对于规范信息内容,有鉴别的问题,真和假谁来鉴别,第三方的评判鉴别机构有没有,现代服务业派生了很多第三方的服务机构,有面向市场的,有政府引导和监督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规范信息内容由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做,应该是合理的途径。规范市场和服务是政府和行业组织共同的责任,定位和分工一定要明确,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府一旦缺位,管理就会出问题,政府若是越位,其他问题就出来了。行业组织更多的是研究补位的问题,研究约定数据资源的基本属性、应用规范,服务规则,技术标准等非许可性的事务和规则,提供相应的服务。
        大数据互联网的数据加工问题比较难回答,比如数据真实性鉴别,作为一般用户,有地方得到这些数据就行,作为参考就无所谓了。数据发布的权威机构或服务商对有利益关联的数据,就需要衡量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来源的可追溯性,制定防范风险及救济的措施等。数据加工的投入和产出与价值相关,属于商业评估的范畴。建议企业在做第三方服务的时候,要建立法规意识,比如对来源和真实性有疑问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免责声明,说只代表发布人的个人观点、以上数据和资料仅供参考等,划清责任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