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坚持做到党建网站、党员数据库、短信党课、远程教育“四位一体”,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建好党建网站,实现党建信息资源共享。县委组织部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促进发展的办网原则,在2008年4月开通了会宁党建网。多年来,经过不断改版升级,共设一级栏目10个、二级栏目15个,涉及党务公开、基层党建、干部工作、人才工作、作风建设、组工信息、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双联行动、科普知识、实用技术、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服务指南等多项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反映全县党的建设、组织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实现党建信息资源城乡共享。同时,将其作为实行党务分开、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民主化的一个阳光窗口。网站首页设有“党员监督信箱”和“干部监督信箱”,对全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政策、新规定、新要求和阶段性工作进展,尤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人才录用等方面的信息实行网上公示、网上监督,大大提高了全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目前,已上传各类信息图片1100余条,点击率突破10万余人次。
健全数据信息,实现党员管理精细化运行。为了使每一个党组织都能对所管理的党员信息了如指掌,会宁县以党委为单位,对所隶属的党总支、支部、党员基本信息进行数据直统到数据库,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组织关系接转、信息查询,党员转入、转出、统计,报表分析等方面。为确保数据库高效运行,各党委选配政治素质高、计算机操作熟练、党务知识精通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信息库的更新维护,实现了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动态管理。每季度,各党委将更新后的信息库生成上报系统文件,刻录成光盘,配专人报送县委组织部汇总管理。目前,组织部党员数据库管理人数突破2万人。通过组织部门和各党委的双重管理,进一步确保了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的准确无误,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做到鼠标一动,党员信息一目了然。
开设短信课堂,实现党建信息定点式投送。针对全县流域面积大,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党员流动性大、教育培训难组织、党的活动难开展、党建信息难发布的现状,创新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载体,开设了“短信党课”,一次性可群发信息千条以上,向全县广大党员定时、定向传递党的知识和党建信息。为增强“短信党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县委组织部成立了党课短信编审小组,专门负责“短信党课”信息内容的收集、整理、编写和发布。在编写短信时,考虑党员队伍的现状,分层次、分类别编写成精练简短、通俗易懂的文字短信,每周发送1至2期,实现定点式投送,让党的知识、方针政策和党建信息及时进入到每个党员的“口袋”。为了扩大党信课堂的覆盖面,依托党员信息数据库,把县级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党政负责人,乡镇党政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组织干事,企业、学校、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等的手机号码、出生日期、入党时间等基本情况造册登记,形成台账,建立数据库。目前,入库人数已达3000人。同时,根据部分农民党员现实情况,确定1025名现任村干部为“短信党课中心接收户”,负责将收到的内容记录到党员培训记录簿中,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向没有手机的党员宣传短信内容,方便学习。今年,已发送信息12期,受益党员1.5万人次。
打造远教平台,实现党员教育全天候覆盖。会宁县充分挖掘远程教育灵活开放、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特点,按照“建一个站点、强一个支部、富一方群众”的要求,把全县312个站点打造成了党员干部学习的常用平台,农民群众致富的“科技超市”。在学习内容上,各个站点根据需要选择学。通过党组织引导党员学、党员带领群众学的办法,把远程教育与农民群众科技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需求,选取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科技知识及农业技术信息组织学习,鼓励有致富项目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产业大户采取预约的方式点播学习。在学习方式上,每个站点创新方式灵活学。各站点根据各自实际、整合资源、创新方式,采取党员干部组织学、专家现场辅导学、技术能人示范学和产业项目实践学等有效形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示范带动的有机结合。柴门乡鸡儿村开展“小手拉动大手”活动,让远程教育真正成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通车”、农民群众学用科技的“百科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助推器”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侯川乡侯川村把远程教育网上关于乌鸡养殖技术的相关信息及时下载,刻录成光盘,根据实际选择合理时间组织村民收看,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