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审计署网 更新时间:2013-09-06
近年来,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员办事处在企业信息化审计工作中,针对其业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高速发展,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客观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采取几项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企业信息化审计工作。
一是将企业的前台业务分析和后台数据分析相结合。后台数据分析必须以审计工作目标为导向,以审计业务需求为核心,在企业审计尤其是大型企业审计中,业务数据往往是海量数据,盲目分析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该办在分析后台数据库数据字典,了解字段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前台操作,掌握整个业务流程,有目的性的找出审计所需的重点表、重点字段,为深入开展数据分析、查找问题线索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将计算机专业审计人员和业务审计人员相结合。目前的企业审计中,信息化审计队伍一般由计算机专业审计人员组成,且人员配置较少。在审计过程中,也易出现信息化审计和业务审计分离“两张皮”的问题。该办将计算机专业审计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审计人员紧密结合起来,将信息化审计根植于业务审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
三是计算机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计算机管理人员相结合。在审计过程中,将办内的计算机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相结合,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相关人员长期从事本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对企业的信息系统、所有数据字典非常熟悉的优势,辅助审计人员的数据处理需求,确保数据响应的快速、真实、完整,大大提升了计算机审计的效率。
四是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审计相结合。计算机审计人员不仅从海量的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审计线索,为业务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方向、线索,同时开展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审计。在识别企业信息系统风险的基础上,按照信息系统审计对应用控制、一般控制和项目管理审计的原则,围绕关键环节,将数据分析和企业信息系统审计相结合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审计。(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