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 让教育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3-09-24

 

由闵行区门户网站管理中心和闵行区教育局主办的信息化助推闵行教育转型访谈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课堂教学改革、科学教育评价体系,信息化正助推“智慧闵行”教育转型发展。9月23日,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王浩接受媒体采访,畅谈闵行教育改革发展举措。

  王浩介绍说,闵行区学生的电子成长档案包括“一卡四库”。“一卡”是指上海市教委统一制作的电子学生证,“四库”指学生身心健康、学业水平、个性技能和成长体验四个维度的数据库。目前闵行区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与电子学生证配合,已启动了校园安全(门禁)、图书借阅、校内特定场馆刷卡等校内应用试点,以及体质监测、社会实践、卫生体检等校外应用探索。区别于以往的纸质档案,电子成长档案对学生成长路径完整、准确记录,学生什么时间获了什么奖、参加了哪些活动、读了什么书、参观了上海航天城或者张充仁纪念馆,都可以记录下来,是学生成长轨迹的电子化档案。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指引他们今后成长的方向,助推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闵行也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由“教师基础信息”和“业务成长档案”两大板块组成,其中“业务成长档案”分别从教师的发展规划、师德修养、教育实践、研修经历四个维度采集数据。目前, 7所试点学校的数据采集已经完成,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建设将逐步在全区推开。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闵行区已有40所学校开展了“电子书包”实验,完成了资源平台、教学平台、学习平台的建设,后续将建立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体系,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数字化应用。围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教育行政管理,闵行正在构建基于过程数据、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面向学生和教师个体、学校、教育行政的“三级四类”的区域教育评价体系。

  信息化也促进了家校互动。王浩举起了例子,闵行区先后与企业合作,针对不同用户开发了基于上海电信IPTV和东方有线数字电视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家长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电视就能看到学生在校的全部活动记录,包括学生午餐吃什么,营养搭配如何,甚至可以针对午餐给出当天晚餐的用餐建议,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未来信息化教育平台将覆盖“从摇篮到拐杖”,对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进行资源推送、区域共享等,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