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市移动信息惠三农铺就农民致富路
来源:新疆网 更新时间:2013-10-09

   讯(记者王艳红) 阿勒泰市红墩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刘宗山,种起菜来得心应手,无论是选择品种、科学种植,还是预测市场行情,处处都高人一筹,因此被邻居们称为“万事通”,纷纷来找刘宗山取经。

  “其实我就是在移动公司办了个农信通业务。”说到种菜的窍门,刘宗山说这都是农信通的功劳,让他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了农业讯息、种植技术,遇到啥不明白的还可以拨打12582咨询,有专家专门解答。

  刘宗山所说的12582农信通业务,是通过中国移动覆盖农村地区的网络资源,基于手机、PC等终端,通过语音热线、短彩信、WEB、WAP等方式,将政府农业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涉农企业、信息服务站提供的农业信息及时传递到涉农客户,满足农村市场的农产品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需求的一项业务。新疆移动还针对我区特点,开设了维吾尔、哈萨克等语种“农信通”专席,为全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客户提供农牧区信息化服务。

  农信通让农民做到了靠科技致富,用信息发财,而这只是新疆移动助力新疆农业信息化的一个缩影。截至2012年底,新疆移动累计投入35亿元实施“村通工程”,建成基站4139座,解决了全疆7757个行政村、自然村、兵团连队的移动通信覆盖问题,改善了新疆城乡、农牧区、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客户基本通话条件和通话质量。

  借助“村通工程”的实施,新疆移动全力推进农村牧区信息化,开展“信息下乡,服务三农”系列惠民活动,陆续推出了以“农信通”为主、“供销通”、“农政通”、农村信息机应用等一系列信息化服务系统,有力推进“三网惠三农”(“三网”即基础通信网、农村信息网、营销服务网),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农产品购销、致富门路、农业资讯、农牧业科技等多种信息服务。

  其中,发放乡镇“农政通”信息机万余台,在全区上百个乡镇完成试点示范,实现乡镇与村干部间的数字化办公;搭建乡镇“供销通”应用平台,建立农村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建立“新疆特色农产品”溯源数据库,对林果、动物进行溯源;开展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物联网应用试点,实现设施农业的智能化管理;在全疆5个地州市、23个农牧团场的40万亩节水滴灌农田,推广安装使用农田节水滴灌系统;建立农业气象、水文数据采集系统,成功实现全疆上千个气象监控区域的农业气象及时播报,实现了对水利工程采集点的远程数据自动传输和远程监控调度等。

  如今“信息服务到地头,带着手机去耕田”已经成为新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