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更新时间:2013-11-12
见习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张兴平
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司法协作和发展论坛上,一块巨大的屏幕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随着操作人员轻点鼠标,屏幕就像一个无限容量的“万花筒”,瞬即就能看到各种数据、图表、画面,应有尽有,沪、苏、浙、皖四地高院院长共同聚焦探讨“信息化条件下的司法公开”主题。
据介绍,2008年初,浙江高院就开始实施电子审务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构建审判质量、效率管理新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汇总涵盖了审判执行各个节点的数据,建立了全省法院审判、执行两个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先后开发了100多个应用系统,建成了动态更新、开放共享的全省法院数据中心和覆盖全省1758个审判用法庭的数字法庭统一管理平台,已汇总全省758万余件案件数据和84万余件案件庭审录音录像,构建了网络全互联、业务广覆盖、数据大集中、资源共享用的浙江法院信息化体系。
2012年6月,浙江高院联合淘宝网开通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将执行标的物纳入淘宝网进行网上拍卖,今年1至10月,淘宝司法拍卖平台已完成拍卖1122件,拍品包括车辆、机器设备、住宅、厂房、商业用房、公司股权、海域使用权、商位使用权等,成交率达90.59%。成交拍卖品的平均溢价率为44.67%,总成交额为259647.8万元,为当事人省下佣金6392万元。
法院要查找被执行人的存款信息,过去往往需要一家银行一家银行地跑。而现在通过点对点信息查控系统,执行人员足不出户,只要动动鼠标就可以完成查询,因为浙江法院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覆盖在浙52家商业银行的网上专线查询被执行人存款的系统。自去年6月8日该系统开通以来,已查询被执行人存款118万人次,查到存款余额1745亿元,13.8万件案件得以执结。
此外,“大数据”还可为法官的文书制作、法律适用、深入调研等具体工作提供数据、资料、范本等参考和支持,为司法审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