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局打造“数字司法行政”便民工程
来源:法制日报 更新时间:2013-11-21

徐汇区司法局打造“数字司法行政”便民工程 二维码一扫法援进度即知
 记者孟伟阳

  在上海市徐汇区司法局,一张大网正逐渐覆盖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大部分工作。这张大网就是该局的“数字司法行政”便民工程。通过该工程,该局打造数字司法局的蓝图正一点一点成为现实。

  “徐汇区司法行政系统通过"数字司法行政"便民工程,基本实现了服务便民化、管理智能化、业务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从而推动了司法行政事业的全面发展、整体迈进。”徐汇区司法局局长徐文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今年8月,家住中科小区的董女士在轨道地铁站台上摔伤,在与地铁公司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她来到法援中心求助,中心依法受理了这起老年人损害赔偿案件。

  通过信息化流转,法援中心一天就将董女士案件的整个审批流程完成,在律师帮助下,她与地铁公司顺利达成和解,拿到了8万余元赔偿款。其间,董女士与律师多次电话沟通,每次的沟通进展都保存在了法律援助标准化审批系统里。

  据介绍,今年以来,徐汇区司法局依托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投资建设了法律援助标准化审批系统,该系统今年7月投入试运行,目前已收件数量共计258件,一般案件的审批时限从法定要求的10天提速到3个工作日以内。

  “法律援助标准化审批系统分为对外、对内两大模块。对外模块服务的对象是群众,在信息录入、现场受理、指派律师、办件跟踪及满意度调查等程序中,受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进度、反馈意见;对内模块服务于管理人员,在领导复核、主任审核、归档结算等程序中,能够及时分析总结、提高工作效率。”徐汇区法援中心主任方艳说。

  在法援中心存档的一张指派(律师)通知书上,记者发现右上角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手机软件扫描该二维码,弹出的网页显示了整个案件的审批、办件、服务详情。

  除了法律援助,徐汇区司法局还在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多个领域开展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已有超过90%的工作领域开始或完成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