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行政审批改革更智慧
来源:浦东时报 更新时间:2013-11-21

探索建立行政审批数据平台 浦东行政审批改革更智慧
 报道,信息化手段,将使浦东的行政审批改革更透明、更智慧。新区审改办昨日透露,浦东将开发、应用三个综合审批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浦东行政审批综合信息大数据平台,以此为基础创新行政审批管理。

据介绍,三个信息库包括以工商企业信息为主的“法人综合信息库”,以建设项目档案信息为主体的“建设项目综合信息库”、以行政审批依据和行政审批人员信息为主体的“审批依据和人员综合信息库”。相关人士解释,这意味着在未来的行政审批过程中,审批项目的操作过程和办理人的一举一动都将全部数据化,真正实现全程透明、全程可监控、事后可追溯。

变得更“聪明”的,还有部门之间的联动和沟通。据悉,除了推进各审批业务系统的建设、完善和整合,浦东还将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三联动”办理方式,率先在金桥、临港等条件成熟区域推广实施企业注册登记“三联动”办理方式。此前,浦东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推出了行政审批事项上的一大改革—率先试行企业准入阶段三联动:由过去的工商、质监、税务三部门串联审批,变为审批程序由工商“一口受理”,实行内部转办的“联动登记”,审批时间由11个工作日缩至4-5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随后,这项机制被纳入市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平台。目前,内资企业按照工商、质监和税务“三联动”的方式登记已经成为新设企业的首选。

变“聪明”的同时,审批过程也不再冷冰冰,而是多了一些“人情味”。浦东在全市率先开发“一库两系统”,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属性要素数据库、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系统和办事导航服务系统,实现审批事项的逻辑关联和智能导航,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办事指南自动生成,为企业、市民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咨询和办事服务。

高效,是行政审批绕不开的主题。浦东的计划是,推进“建设项目网上联合审批系统”的开发建设和运用,将所有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区级审批部门、开发区和大市镇内部审批系统与市级平台对接,结合数字化图库的推广应用,最终实现审批信息共享互联、审批材料跨部门流转等多种功能。去年6月,新区对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雷击风险评估、建设工程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论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等5项审批改革进行了取消或简化,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银行信息中心(上海)二期项目”按照以往做法,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论证至少需15个工作日,并且还得作为玻璃幕墙施工图审查的前置条件。走审改流程后,玻璃幕墙“安评”由浦东建交委直接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组织,从递交材料到评审通过仅用了3个工作日,“安评”意见还与施工图一并审查,玻璃幕墙施工图审查周期节约50%左右。


电子签章在今后浦东的行政审批中也会“露脸”。审改部门透露,浦东将积极探索电子签章的应用、审批资料“项目化归档”等,有效解决审批材料重复提交的问题,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同时,防范腐败的“电子眼”也会无所不在—电子监察将覆盖各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对行政审批受理、审核、批准等全过程实施动态监察。

与此同时,浦东还在推进一个更深层次的理念革新—转变重审批轻监管的固有观念和管理模式,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宽进严管”的改革措施,强化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的监管,让市场监管体制机制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