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监督检查805次,纠正问题1013个;强化正风肃纪,查处和通报“四风”问题案件27件,纠正问题51个;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前9个月立案428件,党纪政纪处分268人,查办了游仙区经济开发区原副主任张某某、市沼气办原主任陈某某、市政府采购中心原副主任华某等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案,暂扣和收缴违纪违法金额3100多万元……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相关要求和全省纪检监察七项重点工作部署,忠诚履职、执纪为民,廉洁务实、助推发展,深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开创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绵阳加快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转变职能,突出主业,反腐倡廉建设开创新局面
7月9日,江油盘江大桥垮塌后,我市随即启动问责程序。7月10日,市纪委、监察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先后对20多个单位、80余人次进行了调查取证,查阅资料上百卷。目前,除对涉嫌犯罪的13名机关工作人员移送司法机关批捕外,还对事故中犯有失职渎职的3名领导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市纪委、监察局健全完善监督检查全域覆盖、同步跟进、协调联动、问责考核四大机制,先后督促科技城科技展览馆建设如期完成,查处万达广场超高、“在水一方”别墅区、和静园茶楼等一批影响较大的违建项目,约谈10家污染企业负责人,问责处理一批秸秆禁烧责任不落实人员,确保了政令畅通。
上个月,我市公开审理两起职务犯罪案件,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旁听了案件庭审。“严格要求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爱护!”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娟在旁听案件庭审后指出,“组织领导干部旁听案件庭审,是我市探索廉政警示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旨在通过以案说法、普法、学法,警醒各级领导干部敬畏法律、守住底线。”
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一项核心职责。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深入推进职能转变,突出监督和查案等主业,调整委局内设机构,清理砍减议事协调机构近三分之一,将力量、资源、精力向主业倾斜。完善案件协作协调、工作考核激励、安全文明办案等机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前9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028件次,立案428件、增长12.04%。
以落实“八项规定”、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市纪委、监察局开展学风文风会风、“三公”经费支出、举办节庆论坛、建设楼堂馆所、会员卡预付卡等五项集中整治行动和“万人评议机关”活动,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绩效公示制、交流轮岗制,整顿政务服务、市场法制、生产经营环境,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
把握重大节庆时间节点,市纪委、监察局突出常态化明察暗访与问责,构建落实“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工作长效机制,出台了精简会议文件、减少外出考察、加强公车管理、厉行勤俭节约、严禁干部走读等10项配套制度。据审计抽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市级部门公务接待费用下降超过30%,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排名继续名列全省第二。
转变方式,拓宽路径,纪检监察工作实现新突破
今年1月,市纪委、监察局开通政务微博“绵阳清风”,成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首个官方微博,目前访问量已超100万次,粉丝近4万;经过多次改版、升级,委局政务网站“科技城廉政网”,已建成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综合门户网站……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探索利用网络、新媒体等载体与手段,为全市反腐倡廉建设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
利用政务微博、政务网站、网络信箱等载体,开展网络理政。目前,市纪委书记和市监察局长理政信箱累计收到群众来信556件,已办结526件,规定时间内办结率100%。创办绵阳廉政手机报,利用城区各类LED显示屏、公交车载视频系统、各大影院等载体,滚动播出廉政公益广告,扩大反腐倡廉的社会影响力。
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抓手,构建绵阳特色的教育、宣传、监督机制。除组织领导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参观法纪教育基地外,我市还建成市级廉政教育基地25个,广泛开办“廉政教育绵州大讲堂”、“廉政文化绵州行”等活动,市委书记罗强亲自上廉政党课,市级媒体开设专栏通报典型案例近百起,构建起了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
创新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规范党委党组议事机制,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落实“三早”预警机制,创新县级党组织负责人向市纪委全会专题述职述廉述责、干部任前考廉、干部廉政档案试点等工作,推动砍减行政审批事项112项。
依托绵阳科技城的优势,把科技手段有效融入到纪检监察具体实践,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目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电子政务大厅、率先开通手机版电子政务大厅、率先开展招投标电子化建设,把权力运行固化为刚性程序,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同时,我市成立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互通互联,做到信息在网上发布、资格在网上审查、交易在网上进行,有效压缩“自由裁量”、“暗箱操作”空间,全市招投标投诉量下降一半以上;整合运行办公自动化、信访信息管理、案件管理、干部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全市纪检监察业务工作实现网络化运行、精细化管理。
转变作风,固本强基,队伍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铁还须自身硬。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委局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24个,健全了定期下访、定点联系、定时接访等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开展“纪委书记下基层”、“挂包帮”活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协调各类资金近百万元,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上百个,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基层群众的拥护与信赖。
既要“沉下去”,也要“请进来”。市纪委、监察局分批集中约谈市纪委委员、驻绵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及时了解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情况,搜集意见建议150余条,协调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创新开展“纪委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代表与纪检监察工作“零距离”接触,当面听取代表意见建议50余条。
鲜明讲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市纪委、监察局注重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通过开办“周五大讲堂”、建立文秘信息等学习兴趣小组、分批次大规模组织机关干部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专训,积极选派业务骨干上挂跟班锻炼、下派基层锤炼,重大任务顶岗历练,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素质明显提升。去年以来,委局提拔交流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33人次,轮岗交流30余人,面向全市基层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部3人。目前,“崇尚事业、追求卓越”已成为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的自觉行动。
强化“干部一家人”、“工作一盘棋”思想,加强派驻、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创新派驻机构工作管理办法,发挥市纪委委员职能作用,统筹驻绵单位反腐倡廉建设,形成了运用新兴媒体助推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干部警示教育、开展网络理政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查办案件、特邀监察员队伍建设、调整机构优化职能等多项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注重严格要求,塑造忠诚正气形象。委局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模范遵守《廉政准则》、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等制度规定;出台委局领导班子执行“八项规定”13项要求,组织机关干部集中收看《信仰》、《复兴之路》等专题教育片,扎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支部讨论会;开展向兰辉和杨洁同志学习活动、纪检监察系统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切实在反对“四风”问题上走前头、作表率。
风清气正扬帆时。绵阳纪检监察干部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中,勇于担当、严于律己,维护了纪检监察“铁军”形象,开创了我市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