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生革
2010年6月以来,为方便群众反映诉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在韶关民声网和韶关家园网开设了网络问政平台,85个市直及中省驻韶单位和10个县(市、区)先后在韶关民声网、韶关家园网、韶关市网络问政平台开设问政端口,全方位接受网民的问政。
为使网络问政不流于形式,我市规定,对问政帖相关部门要24小时跟帖做初步受理,5个工作日内作出阶段性回复。比较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在15个工作日内回复。同时,对网民留言的收集、报送、交办、处理、反馈等程序进行了规范。
为加强网络问政管理,我市建立联运机制,明确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信访局、市效能办、市信息中心、市广电台等部门为网络问政工作成员单位。同时,建立考评机制。市直各部门网络问政工作纳入市绩效考核范围,各县(市、区)网络问政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范围。网络问政联席会议根据网民评议、回复率、回复时限、回复质量等考核项目对各地各单位全年回复群众和意见的情况进行考评。
“这实际上把网民也作为考官的组成部分,更能体现公开、公平。在这种机制下,被问政部门就不敢掉以轻心了,办理网民的问政会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市网络问政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整合资源,推进工作。2011年8月22日,我市以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为依托,建立一个涵盖市委部门、市人大机关、市政府部门、市政协机关、市审判机关、市检察机关、市群团组织、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以及中省驻韶单位的全新网络问政平台。新平台的启用,不仅有效地整合了资源,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全市网络问政工作进一步开展。
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网络问政平台的开通,党委政府能最大范围、最近距离、最为顺畅地与群众实现交流互动,因此受到网民的追捧。
一名网友发现在浈江上新建的桥梁都按五级或七级标准来建设,但这些桥梁净空未能满足三级航道标准,为避免未来这些桥梁影响到我市的航道建设,该网友建言“浈江新建桥梁按3级航道标准,以便今后粤赣运河开通”,得到了广大网民和市规划部门的高度认可。
网络问政平台为解决网民的合理诉求提供了“快车道”。对网民提出的诉求类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关部门立即着手处置。如有网友反映某厂工人待遇低导致罢工问题,相关部门收悉该问政后,迅速果断做出处理,把基层企业劳资双方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网络问政平台为监督职能部门工作、优化政务环境搭建了“监督台”。网络问政工作的开展,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各职能部门政务的公开、作风的转变和效能的提升。如网友质疑始兴某镇卫生院收卡介苗种费不合法,该县马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及时进行处理,并向网友致歉。网民对该结果甚为满意。
“网络问政平台进一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为群众提供了快捷有效的诉求平台,许多矛盾在萌芽状态就通过网络得到了解决,有效地制止了矛盾的激化,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市信访局负责人如此说。
数据显示,2010年6月2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全市共受理网民问政留言31518条,按时回复31403条,按时办理回复率达99.7%。2010年,我市网络问政被评为广东省网络问政十大经典案例先进单位。2011年3月,省委办公厅的《决策资讯》转发了我市的经验和做法。
毋容置疑,我市的网络问政已成为民意伸张的“显示器”,化解民忧的“直通车”、汇集民智的“连心桥”,转变干部作风的“推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