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树勋 邵阳报道
对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的监管,如何让来办事的人也参与进来?承载网上办公的电子政务平台,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空间?它最终要建成什么样子?邵阳市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科科长隆珍辉、政务中心督察科科长葛亮、邵阳市政府信息化办主任李科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谈措施
将群众满意调查结果挂钩工作人员考核
潇湘晨报:对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的监管,如何让来办事的人也参与进来?
葛亮:“窗口是为市民服务的,政务中心是为窗口服务的”,对于政务中心来说,其核心更是“服务”二字。当然,服务是否到位,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让他们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每个窗口都有一个电子评价器,上面有“满意”、“一般”、“不满意”几个选项。群众办完事后,可以当场进行评价。今年的满意率不错,到目前为止,有99.94%。
另外,群众来办事,会在台账上留下姓名、电话。我们会定期进行电话抽样回访,一个月三次,一年下来大概打500个电话。了解他们对窗口办事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评价。还有定期的问卷调查。上述所有的调查结果,都与窗口办事人员和所在单位的年终考核挂钩。
隆珍辉:我们也经常根据反馈及需要来进行调整完善,使它更能适合政务中心的发展需要。我们还开展全程代办服务,让市民不再多走路,甚至是不用走路就可办理好一切手续。
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的相关数据,会定期甚至实时向公众公开。群众可以通过政务中心官网进行查询,比如业务办到哪个环节,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心里都有数。
我们一度还想采用这种办法:业务办理完结后,通过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办事群众。但这种办法存在一些法律障碍—之前法制部门会定期给公众发送普法信息,有人投诉被骚扰,于是就叫停了。
谈改进
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审批事项平台
潇湘晨报:邵阳市现有的电子政务平台,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隆珍辉:有些单位不把行政审批事项放到平台上运行,原因各种各样。有些是部分单位害怕进系统后,每一个环节都在监督之下,受到太多限制,自己的“权力”受到削弱,失去“好处”。
有些是出于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交警,他们有自己的内部系统,从省到市垂直管理。我们要求市级交警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上网,他们提出反对意见,说这个要省交警部门批准。国土等部门,也存在这种问题。我们曾经给省里打过一个报告,要求统一协调解决。
李科成:也存在监察领域不广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电子政务平台,应用最广的监察领域就是对行政审批事项,但行政执法、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还没纳入。以公共资源交易为例,东莞有一个国有土地网上交易系统,一年就给市财政增加了10多个亿的收入,这些钱,之前在灰色环节流失了,一旦在阳光下运行,就都出来了。工程建设也一样,一个项目几千万上亿的投资量,如果不进行有效监管,得产生多大的灰色利益?当然,没有涉及到这些领域,除了利益阻碍,也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要监察一个领域,就要重新开发设计一套该业务的电子系统,成本不小。现在,省里大概有四五个市州已经建成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我们也准备建,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最终还是能克服的。
标准不统一也是一个问题。邵阳市的电子政务平台,在省里全面铺开前就建成了,和省里及其下属县(市)用的不是一套系统。我们的系统运行得不错,重新更换也太浪费,所以省里批准我们继续使用。两套系统做了对接,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年,我们办理了一万多件行政审批事项,但省里的系统显示没有这么多,差点影响我们的年终绩效考核。后来我们给省里做了解释,才消除误会。我们今后还是要和省里的系统对接,可能会等现在这套系统到期后做更换。
谈憧憬
平台连接各部门,形成信息高速公路网
潇湘晨报:从长远来看,电子政务平台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李科成:现在,各级政务,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有的是对外开放的,俗称“外网”,有的只对内,叫做“内网”。国家的规划,是将上述平台都串联起来,纵向的是从乡镇到中央,横向的是连接各个部门,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网。在这个网里,能够快速便捷地处理政务,比如行政审批;也能够对行政事务的运行进行监察管理;还可以做到资源共享,比如纪检部门要调某个企业的资料,点点鼠标就行,而不像现在,还得跑到工商局去调注册资料。这就是电子政务平台的长远目标。不过,电子政务平台基于网络运行,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各地的电子政务平台,有的建立在政务内网上,有的建立在互联网上。把系统建在内网上,比较安全,但是使用方便性差。建立在互联网上,好处是方便,出差的时候,在机场、宾馆都可随时操作,办理业务。坏处是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将很麻烦。
惠民规定
建立优化企业和项目建设发展环境组团维护机制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邵阳市着手建立优化企业和项目建设发展环境组团维护机制。它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邵阳市企业和项目组团维护体系。建立邵阳市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组团维护体系,由市级领导荦头,各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市直(辖)职能部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110”中心、司法机关、县(市、区)参与。各县(市、区)建设环境组团维护体系。
组团维护体系各构成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合力,竭诚为企业项目服好务。要积极调处周边矛盾,为企业项目排忧解难,推进征地拆迁及萌芽控制违章建筑等工作;把维护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群众利益与周边稳定统筹协调起来;对工业新城内的企业项目,三区政府要加强与宝庆工业集中区、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的协调配合,形成市、区、园组团合力。
各县(市、区)要建立企业和项目建设环境工作即时报告制度,对于影响企业和项目建设发展环境的群体性事件、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周边矛盾及上级要求即时上报的督办件跟踪落实工作要分级实施,由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时上报上一级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
对有损企业和项目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突发事件,各村(社区)应在2小时内报告乡(镇、街道)优化办,各乡(镇、街道)应在4小时内报告区优化办;对于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各村(社区)应在1小时内报告乡(镇、街道)综治办、优化办,各乡(镇、街道)应在2小时内报告区稳定办、区优化办,重大问题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向市优化办报告。
推进综合测评。将组团维护企业和项目建设发展作为职能部门、县(市、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测评的重要内容,实施奖惩结合,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协调督办。建立市、县(市、区)协调督办联动机制,市优化办将会同市纪委、市监察局、市效能办、市作风办、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110”中心等单位对企业项目组团维护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底线思维,并结合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开展督办落实,
积极开展效能监察。由市优化办、市效能办、市作风办共同牵头,市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室具体,市优经济发展环境“110”中心、市纪委监察局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室、党风廉政室、监督检查室、市发改局纪检组、市商务局纪检组、市经信委纪检组等有关单位部门参与配合,对企业和项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组团维护机制落实情况开展效能监察。
作者:袁树勋 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