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关静目前,我省各级政务网站已经成为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便民服务的重要渠道。昨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推进会。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已讨论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各级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把当前的主要任务总结为“2343”,即到2017年,建设两大网络(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及内外网网站)、三大信息库(地方性法规信息库、人大代表信息库和人大机关业务信息库)、四大业务系统(立法工作、监督工作、代表工作、综合服务保障)以及三大网站。同时,到2015年全省各级人大机关全部建立起互联网门户网站。
政府外网连接50多个厅局
推进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刘锋介绍了我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有关情况。
我省电子政务外网自2008年启动建设,是由省级电子政务外网和市、县电子政务外网组成。目前,从网络覆盖范围看,省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已经建成,向上连接国家政务外网,横向连接50多个厅局,向下11个市级节点设备已经落地,完成调试。
从业务应用看,已经具备了支撑跨部门业务应用、政务部门纵向业务、构建虚拟专网等能力。如在政务外网上开展的典型业务应用包括省政府应急平台,使用移动应急平台向国务院报送现场图像信息演练取得了成功。省审计厅审计系统审计专网和视频会议系统、省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平台等也初具模型。
三个全国“第一”
就全国来讲,我省政务外网省级平台建设取得了“三个第一”。第一个在全国省级政务外网通过网络性能测试、风险评估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第一个建设移动电子政务智能接入平台,为政务外网用户提供移动接入服务;第一个在全国省级政务外网中采用云计算的架构和虚拟化云存储的模式建立“共享型”容灾服务平台,为有需求的政务外网节点单位提供容灾备份服务。
刘锋说,建设一个全国性的专网,动辄投资几十个亿,给各级政府财政带来很大压力。相反,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未来五年将可以大大节约网络建设和运维投入,实现政务信息化集约的、可持续的发展。
还未实现四级联通
虽然我省电子政务外网省级平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从全国角度看,仍有欠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我省市、县两级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相对滞后,已经影响到我省政务部门在政务外网上业务应用的开展,影响到政务外网整体效益的发挥。在纵向覆盖率上,我省还未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全部联通,与其他省市相比,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此外,我省政务外网上部署的业务应用不多。目前虽然有50多个省级政务部门接入政务外网,但省级政务部门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系统还有很多没有迁移上来,政务外网的整体效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扩大我省政务外网的覆盖范围,为各级政务部门在电子政务外网上部署相关业务提供良好的服务。
各级人大门户网站全覆盖
针对我省当前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焕晓提出了建设要求。
目前,市县人大机关内部局域网络建设严重滞后,11个市人大没有建设内部局域网络,也没有连接省电子政务内网本地节点,只有4个县级人大连接上了省电子政务内网。安焕晓提出,至少保证县级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有一台终端连接省电子政务内务网本地节点。
而全省还有90个市县人大机关没有建设相应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安焕晓说,要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全省各级人大互联网门户网站全覆盖。
安焕晓认为,电子表决既能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权力的公平、公正,又能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依法自主行使表决权。但我省还有忻州市和78个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采用举手或鼓掌的办法表决。“虽然这次出台的《意见》中没有涉及会议电子表决系统建设的内容。”安焕晓说,但要争取一年之内实现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全部采用电子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