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新疆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来源:新疆日报 更新时间:2013-12-27

 
“像这样和选民见面一个月要好几回,我们的手机号选民都知道呢!”今年6月4日,阿瓦提县多浪乡玉斯屯克多浪村村委会活动室里,58岁的肉孜·艾买提代表与其他几名人大代表正和村民们拉着家常,了解大家希望解决的问题。
如今,无论是选民还是代表,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意见建议有人听了,有人重视了,更有人认真办了。
他们的切身感受,正是新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带来变化的缩影。一年来,自治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多种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提供了有效途径。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请你直接说处理结果,不要说这些客观理由……”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人大代表闫海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某化工公司负责人的汇报。王旭东、闫海等代表对自己提出建议处理的结果不满意,白碱滩区人大常委会立即组织召开区人大代表、承办单位负责人和污染制造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组织代表跟踪督办。白碱滩区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工委负责人表示,人大代表对建议办理不满意,我们会持续关注,直到处理结果让代表和群众满意为止。
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今年5月,茹贤·吐拉洪等26名同志被聘任为自治区人大法制委立法咨询专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希望通过此举,为完善立法决策、提高立法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薄晓说,在多年开门立法的基础上,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坚持和完善法规草案公布机制,每立一部法律法规都认真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
现在,开门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已是自治区人大立法工作的基本思路。
12月19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政协召开常委会议,撤销一名履职不力的政协委员委员资格,对4名“合格边沿”的政协委员进行告诫。这在委员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天山区政协主席吕文祥说:“撤销决定起到的是警示作用,提醒每位委员不忘职责。”天山区150名区级政协委员,按照辖区70万人口总数,每名政协委员的建议代表着4000多人的民主意愿,一名政协委员不履职,就意味着其所代表的4000多人权利的缺失。
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自治区政协则更加注重发挥民主协商职能。今年,针对委员关注的如何发挥金融创新在实现新疆两大历史任务中的支撑作用,政协按照党委“新春好开局、实干抓落实”系列活动要求,创建了“新疆政协金融创新与实践论坛”,相继举办了2013年银企交流合作、推动新疆资本市场与民营企业发展两个专题论坛,专家学者代表所提建议得到了政府的充分采纳。
自治区政协还召开了一系列专题议政会和专题协商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座谈会已成为政协与各领域人士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协商平台。
自治区人民政府则更偏重于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今年,自治区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出台前多方征求意见、广集民智,重大行政决策召开听证会,进一步深化司法领域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积极推进村民自治等尝试与实践,为维护新疆团结,形成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提供了可靠保障。
加快推进法治新疆建设
今年,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坚持依法治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标志着法治新疆建设迈入新阶段。
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媒体监督。加快清理不合时宜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坚决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彻底拆除“表面迎进去、实际推出来”的“旋转门”。今年以来,自治区本级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294项,压减率29.3%,走在全国前列。
自治区检察系统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对重大民生工程提前介入,开展同步预防。
自治区纪委通过不断提高查办案件工作水平,以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保证。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司法公开、办事公开、审计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健全。电子政务稳步推进。微博等网络问政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政府绩效考评和行政问责制度不断完善。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别着急,有什么事坐下慢慢说。”11月13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迎来了当月第一次“检察长接待日”。检察长尼相·依不拉音用一声问候、一句安抚、一杯热茶拉近了与来访群众的距离。近年来,新疆检察机关敞开大门,拓展检务公开内容,让阳光照进检察领域。据了解,“检务公开”是推进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4月15日,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和绩效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从今年起,县以上单位“三公经费”要全部公开,真正让老百姓清清楚楚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
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条规定颁布以来,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12月5日,自治区纪委对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那满江·赛里木私驾公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问题等9起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
一年来,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资金审计。加大土地出让、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惩治腐败力度。加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过程监督。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统筹推进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和网站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强绩效管理监察,建立完善绩效考核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及“三公”支出。切实转变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政务公开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实现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人民监督权力,花钱不再“一支笔”、用人不是“一言堂”,各地职能转变的新风,正逐步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制度规定。(冯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