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群众反映广东徐闻多个乡镇政府网站因欠费被关停,无法正常浏览。记者采访发现,徐闻县下辖的海安经济开发试验区和15个乡镇政府网站仅有3个可以正常打开,其余13个被暂停,部分政府网站一停就是2年多。
信息时代背景下,政府网站、政府微博迎来井喷期,近年来,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持续高涨,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广泛共识。井喷之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政府信息公开前路漫漫,政府网站仍充满话题“色彩”。
黑:政府网站的“被黑”与“自黑”。近几日,多地政府网站相继“被黑”:安徽一县政府网站被放赌博广告,无奈报警;铁岭政协官网点击后跳转黄色网站,被迫关闭……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有1802个政府网站被篡改。政府网站何以成为网络安全“重灾区”?就攻击者的动机来说,一是受“黑金”利益驱使,通过篡改政府网站资料、添加虚假信息、办理出售“可验证”假证件等赚取“黑心钱”;一是为“泄愤”而当“黑客”,转嫁社会生活中的压力或者直接表达对政府行为的不满,政府应该看到网站被黑的深层次原因,积极作为,化解社会戾气,改进作风,提升政府公信力。工作人员疏于管理,更加导致政府网站轻易“沦陷”,“政府网站被黑了还不知情”已经不再是新闻。网站“被黑”或许还会成为“自黑”的挡箭牌。政府网站上的“PS照”、“神回复”、 “辟谣怪圈”时常经不起“围观”,由于坚持“官本位”而非“民本位”,坚持“表面文章”而非“实事求是”,也就出现了“条幅悬空遮住国旗”、“领导放大悬空、老人蜷缩一角”等“黑色笑话”。不真实的信息公开,自然难以逃过群众的火眼金睛,无疑是自我抹黑的行为。
黄:政府网站吃“黄牌”。运行管理不善的政府网站,既遭到运营商的暂停服务,又让公众逐渐走向“零关注”。广东徐闻政府网站被停的原因是政府当“老赖”,按常理说,每年每个网站1600元的维护费用不至于拿不出来,深层原因或许是部分乡镇领导不重视网络建设、又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更直白一点说,网站停止与否在当地并无多大区别,因为正常运行时也是在摆样子、走形式。记者致电时,有的网站管理员尚不知道乡政府网站已被暂停数月,有的坦言网站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大型活动与新闻,近半年来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浏览或更新内容。可见这些网站还没有实现从“单向传播”到“网络互动”的转变,只在“需要”时才去更新内容,没有把政府网站当做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数月前的新闻仍停留在首页是不少政府网站的“通病”。遭遇群众的零关注的“僵尸网站”应当如何走下去?民意“亮黄灯”能否激活“休眠模式”中的政府网站?
金:政府网站的“金字招牌”。随着打造阳光型、服务型、智慧型政府的不断推进,政府网站建设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不少政府网站无愧于政府与群众“连心桥”的美誉。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要求,“使政府信息传播更加可视、可读、可感,进一步增强政府网站的吸引力、亲和力”、“做到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期盼融入政府决策和工作之中,努力增强提升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的‘软实力’”。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已经12年开展中国优秀政务平台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活动,日前,践行“开门反腐”理念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被评为年度“最给力党务政务网站”,深入开展共筑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工作的“共产党员网”被评为年度“最具动员力党建网站”,商务部、中国上海、浙江义乌市等各级政府优秀网站被评为年度“政务网站领先奖”……这些政务网站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当好了党和人民的喉舌,发挥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政务网站中的“金字招牌”,为政府网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范本。各地政府网站应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政府网站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主渠道,打造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精品网站。
创新社会治理,密切联系群众,打造服务型政府,需要“面对面”和“键対键”的相互促进,以政务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公信力,走好网上和线下群众路线,需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原标题:政府网站的几多“色彩”
(作者单位:自贡市大安区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