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阳光高效务实的政府新形象
来源:求是理论网 更新时间:2014-01-12

刚刚过去的2013年,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信息公开的新举不断。基于互联网的多元政务平台的涌现,让公众对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有了更多信心。对于政府信息公开,2013年值得铭记。这一年,有两大重要路标。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政府公信力。此后不久,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多处涉及党务政务公开、互联网管理等方面内容,对于运用互联网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随着新媒体的应用与推广,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党政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积极进驻新媒体平台,开启互联网与民沟通新时代。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务公开到便民服务,从信息单向输出到双向交流互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

  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有序健康地运行。党政部门要坚持走群众中路线,做到信息公开,征求群众意见,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事。群众愿意做的事,我们就要想办到,一时办不到的,要公开说明情况,总之要让群众得实惠,不断提升党政形象。那种故作高深或秘密行动,是最让人民群众反感的。有的领导干部以为群众素质低,不屑于与群众交流互动,总是喜欢大权独揽,大包大办,这样权力得不到制约,人民群众不知道党委、政府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样很容易出大事——伤了民情痛了民心。只要不是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都应全面及时公开,这样能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压提劲,更加勤政、廉政、高效、务实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工作。

  信息公开,让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公开的目的,是更好地保障群众权益。人民群众知道党的政策,知道政府的作为,才会积极探索实践,开创事业。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得的监督,党政部门做事才会少犯错误或做到不犯错误,少走弯路,更好的干事创业,致力于民生发展。信息及时公开后,它就将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阳光政府。比如在党政网主页醒目位置设置党务政务公开栏链接,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章制度等实施长期公开,对动态性、阶段性、常规性工作实施适时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查阅。建立行政服务审批中心,优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实现公开与服务有机结合,以信息化促进服务型单位建设。利用党务政务公开栏,将党的组织管理情况、干部选拔和管理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按照规定主动公开。将低保发放、优抚救助、国土规划等涉及民生的问题及时公开。通过推行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和反馈机制,接受群众对党务政务的监督,确保权力“阳光运行”。注重村级重大事项公开,通过健全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做到日常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务随时公开,财务收支逐笔公开。健全完善民生维权机制,及时调解矛盾,排除不稳定因素,畅通矛盾反馈渠道,及时受理并反馈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权力运行规范、安全、透明。

  信息公开,让人民群众从党政服务中得到实惠。建立健全舆情回应机制,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主渠道作用,做到信息公开,服务大众,最终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少走路跑腿就办好事办成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政务,搭建集网上审批、在线办事、电子监察、投诉受理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这样上传下达得到畅通,一切决策公开公平公正,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服务流程无缝对接、服务质量群众认可。认真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拓宽办事公开领域,依法公开办事的依据、流程和结果,做到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监督。遮遮掩掩、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就只能为改革制造麻烦,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添堵增障。我们党是是为人民谋福利的,要帮助群众创业致富,要为群众排忧解难,要为群众提供各种信息。所以规范、透明、高效是党务政务环境的基本要求。有的地方做事拖沓疲软,有的领导干部庸懒奢靡,时时是关心自己的利益,群众要办的事总是敷衍塞责,显得很冷漠,或者作风不深入,只是装装样子。信息公开了,政府官员做没做什么,做得怎么样,群众是看着的,就可以评议,就可以追责。及时公开,规范发展,全过程和全域化阳光操作,才能保证高效提升社会经济活力、政府公信力和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群众才能从党政服务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