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大平台促进司法公开
来源:人民法院报 更新时间:2014-01-19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升办案质效
湖北三大平台促进司法公开
重庆信息中心优化办公办案
记者:程勇 唐业继 陈群安 陈小康
 
  2013年以来,湖北各级法院结合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努力促进“做公道法官、办公正案件、创公信法院”取得明显成绩,审判质量在全国法院的排名由过去的倒数跃至全国第5位。

  为全面推进“三大平台”建设,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意见》和《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规定的实施细则》及《执行案件办理八项规定》,在全省确定了32个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促进司法公开水平整体上升。

  全省128家法院均在各自门户网站设立裁判文书公布专栏,在省高院办公室轻点鼠标,全省法院新收案件数、结案数、超期数、旧存数等一一显示。在案件当事人家中,打开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官网,轻点“诉讼服务”,点击“案件查询”,案件进程一目了然。在湖北高院,一份裁判文书从承办人拟稿,到上网,要经过审判长、分管副庭长、庭长、分管副院长、返聘资深老专家5个环节的核稿。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法院共有94581件裁判文书上网。一起行政案件的原告汪林说:“裁判文书上网对于法官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法官会更注重说理分析,我们对法院的判决也更服气了。”

  为丰富司法公开载体,湖北高院开通了法院官方微博,推广庭审网络直播。近日,省高院审判楼202室正在开庭。安置于法庭内的摄像头随时摇动,记录下庭审活动中每一个人的发言、物证展示,并自动备份保存。同时参与这次庭审的还有云梦县人民法院和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岸北人民法庭。大屏幕上的画面随着审判长的指令而切换。宣布鉴定人出庭时,书记员将主画面切换至云梦法院,鉴定人开始出示证件并发言;宣布证人出庭时,书记员将主画面切换至江岸区法院岸北法庭。案件审结,全程录音录像已形成光盘资料。以前承办人上审委会汇报只是凭材料,现在可以通过庭审视频、电子卷宗更客观、清晰地反映案件全貌。当事人也可以到法院来查询庭审视频。

  湖北全省法院不断加大对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的保障力度和司法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增进群众对司法公开工作的了解、理解、参与和支持,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开化水平。据统计,全国有13家法院先后到湖北高院学习信息化建设做法。

  在距离重庆市中心100多公里外的大足区人民法院,正开庭审理一起劳务纠纷,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领导坐在高院二楼信息运维管理中心,察看庭审中每个细节。这是重庆法院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镜头。

  自2008年启动信息化建设,目前重庆全市法院已实现联网办公,共用共享一个操作平台。

  在高院信息运维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八块小屏幕根据指令不时切换画面,实时监控着全市法庭庭审情况。“只要是信息化电子法庭,我们都能实时得到庭审画面,干什么说什么一清二楚。”高院审管办副主任吴道敏说。

  在重庆当法官腿累,因为山多坡陡,更因为大农村现状,为此重庆法院曾专门设计拉杆式巡回审判箱,还申请了专利;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法官白明德甚至骑坏了七辆摩托车……上述故事算不上是历史,因为这些方式仍在使用。但重庆法院决意改变,让审判工作质效“爆发式”提升,信息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并强力推进。

  从2008年开始,重庆搭建三级法院共用共享信息平台;2010年实现网上办案办公;2011年开始,重庆高院深化信息中心建设,中心向上连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向下连通重庆43家中、基层人民法院和120多个人民法庭。“打个比方,中心是一个集中存储管理重庆法院审判、政务、队伍等信息的数据仓库,全市法官都可以根据授权,到仓库来翻找自己工作中用得着的宝贝。”审管办副主任陈浩说,目前中心已汇聚1764767件案件,971432个庭审,4593240份文书,82094359页档案资料。“要写裁判文书,这里有900多种模板可供参考,还有精品文书示范。”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陈娅梅说。

  当事人也可以享受到信息化的好处。重庆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去年1月上线运行,上面有专供当事人使用的服务模块。要打官司了,通过网站可以提交诉讼材料,诉讼准备在家就可完成;已起诉到法院的案子,可以通过网站随时查询进度;还可以通过网站,在家向法院举报“老赖”;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重庆任何一位法院院长,去年重庆法院院长邮箱共收到4950封电子邮件,其中高院院长钱锋直接收阅、批示交办1910件。重庆高院审管办透露,今年他们将全面推广司法文书电子送达,减轻当事人诉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