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五个创新”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化建设
来源:合肥日报 更新时间:2014-01-20
  本报讯作为全国首批20个养老信息化试点单位,包河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国居家养老平台建设试点”工作。2012年1月,该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建成并全面启动运营服务。目前已实现对全区10个街镇(滨湖世纪社区)59个社区约8万老人(65岁以上)全覆盖,开创了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时代。
  一是创新项目顶层设计。确立了“高标准建设、社会化运营、区街居联动、分层级管理”的建设思路,全面进行软硬件设施改造,确定了爱邻居民服务热线号码(2589958——爱我家,就用我吧!)。2012年初,投资260余万,建成总面积850平米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同时设立行政办公室等6个工作部门。
  二是创新资金投入结构。无偿提供了区级呼叫中心办公服务用房,总计投入项目建设费用约1020万元。在创新服务政策上,一是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提供项目运营补贴,每年20万元,为期5年;二是为困难群体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以代金券形式为孤寡、独居、高龄、特困、重大病等社区特殊老人提供每人每月20元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补贴和每人每月100元的居家养老生活照顾服务补贴,每年投入约260万元。
  三是创新三位一体服务网络。在区级中心建设的同时,同步推动建设街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作为信息化项目的配套设施,形成三位一体服务网络。区中心主要负责信息化平台的维护管理,开展信息呼叫服务,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设计和项目推广,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业务培训工作,同时负责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积极开展服务加盟及监督管理工作;街镇中心主要负责统筹组织辖区内老人信息录入及本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监督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社区服务站主要负责开展辖区内老人信息录入与经常性更新,开展公益类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组织协调和协助加盟组织开展其他类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四是创新社会化运营。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寻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委托运营方,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会化运营模式。
  五是创新服务理念。精心设计创新开发了一系列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涉及信息呼叫等七大类服务,重点开展了家庭访视、代购配送、理发维修、家政保洁、卧床照护、健康监护、义务诊疗、文体团队培育、影视戏曲指导等项目,精心打造“智能管家”、“生活保姆”、“友好探访”、“照顾领养”等服务套餐,并竭力推动服务套餐品牌化成长。
  截至目前,居家养老信息系统已收录老人信息近8万条、加盟服务商信息2000多条、每周服务老人超过1000人/次,现已服务辖区老人近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