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肇庆市公益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数量大幅增加,一系列品牌公益项目孕育而生。爱·公益坊、心灵驿站、玉城小屋、七彩小屋、公益小舍等一批志愿服务载体相继建立……
但是,公益志愿服务总体上缺乏科学有效管理,缺乏量化数据来统计、表述、评价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亮点和社会成效,数据支撑欠缺。社会组织需要什么要素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要从哪些方面去评价社会组织是否有效发挥作用,这一切都成为难题。
2014年,公益志愿服务将如何前行,如何克服上述困难?日前,记者走访市社工委和部分志愿者,看今年如何推进公益志愿服务再上新台阶。
记者罗津
目标:打造公益志愿服务新格局推动公益事业实现“四化”
“今年,市社工委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举措,推动公益志愿服务向‘四化’发展,即:专业化、项目化、社会化、规范化。”市委副秘书长、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田世雄如是说。
1月17日,志愿者“蓝天”第二次参加肇庆市“暖流”活动,为过往肇庆的摩托车大军服务。“我觉得这几年,肇庆的公益事业发展挺快的,一些品牌志愿项目建立起来,形成常态化活动。”“蓝天”在志愿服务闲暇之余和记者聊了起来。
“我是端州本地人,参加志愿服务已经七八年了,以往很多志愿服务都是以活动为主,没有形成项目化。最近这两年听说了很多品牌志愿服务,作为志愿者来说,我感觉挺开心的。”志愿者小海说。
据市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社工委要以肇庆人人公益网和各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载体,组建志愿服务队联盟,构筑全市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公益志愿服务发展新格局,推动公益志愿服务向“四化”发展。
首先,依托“肇庆人人公益网”,开设“公益学院”网络培训阵地,推进公益志愿服务专业化。
据了解,肇庆人人公益网去年开始聘请国家行政学院丁元竹等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设置“志愿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社会工作实务”等志愿服务课程,初步形成网络在线培训体系,提升全市志愿服务团队管理、项目策划能力。
其次,建设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库,涵盖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服务、扶贫助残、留守儿童帮扶、环境保护、关爱农民工子女、山区支教、志愿者培训等16大类124个项目,推进公益志愿服务发展项目化。
“如‘清洁家园’项目,每周持续开展;巡播电影《孝女彩金》,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再如‘暖流行动’、‘爱·公益坊’、‘玉城小屋’等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让这些项目社会效应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助推公益肇庆成长。”田世雄说。第三,以创新志愿服务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推动群团组织从重阵地到向重创新服务转变,发挥各部门、各组织的积极性,强化政社互动,推进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化。
据悉,市社工委拟对30家有活力社会组织授予首批“公益行动先锋”称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创新志愿服务体制,打破部门垄断的体制藩蓠,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以服务主体社会化,组织管理专业化,探索公益志愿服务科学发展新路径。
最后,推进公益志愿服务规范化。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肇庆人人公益网”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公益服务供需无缝对接。继续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体制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支持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社会服务和社会自治事务。在承接政府职能、购买政府服务方面着力规范化建设,增强政社互信互动,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保障能力。
措施: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科学有效管理
谈到怎么样才能实现公益事业向“四化”发展,田世雄告诉记者:“要加强研究促进志愿服务科学有效管理,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掌握和统计,提供具体情况和数据,加快研究社会组织及其阵地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如何成为社会组织,特别是如何才能成为有效的社会组织。”
“以往,很多市民想去做公益,但是找不到渠道和组织。而很多公益社会组织想要做好公益事业,却找不到相关的志愿者。”林平(化名)是位公益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他说:“很多组织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组织管理也比较松散。”
如何把部门、组织、个体的志愿服务纳入一个统一平台?即有志愿服务愿望的个体、机构和组织如何找到服务的项目?哪些机构、组织能够提供志愿服务项目?如何使供需双方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有效的配置?
田世雄说:“不仅靠我们自己开展调查,更要发动社会调查,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市委党校、肇庆学院等学术力量参与调查。摸清肇庆提供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
“做好一系列统计工作,就要建立‘大数据库’,把肇庆公益事业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市社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大数据库’,接下来就是建立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平台。”
据了解,市社工委计划在端州区试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让各个社区将辖区内市民的各种需求收集起来,统一汇集到市社工委,并发布到肇庆人人公益网,让公益社会组织能得知市民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开展公益志愿服务。
建立了“大数据库”和供需对接平台后,有了科学的数据、平台,但重要的还是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建立好动力服务机制。
“要给一些品牌项目安排资金,采取政府购买的形式,大力支持品牌项目持续发展。同时,要把很多大型的活动,让一些公益社会组织承办,打造一批有能力、有影响力的组织。”田世雄如是说。据介绍,市社工委将大力促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项目,对一些公益项目进行资助。
说到今年的期盼,田世雄说,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公益事业科学有效管理,相信肇庆公益事业今年能稳步前行,把肇庆打造成“公益之城”,让公益成为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