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建成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来源:海门日报 更新时间:2014-02-28

 
  本报讯 (记者马国兴 朱炜)“自从村里有了便民服务大厅,再也不用跑到镇上、市里去交养老保险,只要把材料交到村里,就有村干部代办代理,真是方便了我们老百姓。”2月26日,家住余东镇启凤街居委会的老孙高兴地说。老孙嘴里的便民服务大厅,就是启凤街便民服务室,是我市从去年3月起着手打造的市、园区(镇乡)、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里最贴近老百姓的一级。

  “政务服务便利、高效,是我市深化行政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沈祖龙说。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健全市、镇(园区、乡)、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为重点,不断深化行政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各园区(镇乡)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政务服务体系覆盖到村,成为全省首个全面建成市、区(镇乡)、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的县级市,被业界称之为行政服务“海门模式”。

  去年3月份起,我市进一步深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制度改革,彻底打破条线分割、各自为政的行政服务格局,真正做到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审批事项进驻落实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的“三集中、三到位”。据介绍,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进驻行政审批事项从原先149项增加到现在381项,进驻率从原先的34.7%提升到现在的88.8%,服务中心成为江苏省县级单体面积最大、人员最多、事项最全的政务服务平台。

  我市将事权下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按照“能放则放、放则必进”的要求,将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下放至区镇乡,统一进驻到区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并充分授权。各村(社区)都建立便民服务室,为群众提供便民代理服务。据介绍,去年上半年,我市12个园区、乡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投入运行,承担市授权审批事项和为民服务的事项。去年11月底前,全市具备建设村便民服务大厅条件的281个村(社区)都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室),村干部挂牌上岗,为村民提供代理服务。海门港新区由原刘浩镇、包场镇、滨海新区合并而成,但由于新区行政中心位置偏北,原海洪、包场片的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要几十公里,比到海门还远,群众办事极不方便。自从有了村级便民服务室,村民们不用再跑远路了,只要把相关材料交到村里,就有村干部代办代理,深受百姓好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大大方便了投资者、方便了百姓办事,目前在老百姓心目中形成这样一种意识:要办事,找中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