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空间的“丛林”中突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4-03-03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近日召开。通过这次会议,围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小组正式露面,且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担任副组长。

从领衔者的级别来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地位不言而喻。如此设置,也显示了中央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或者说,中央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摆在了极高的战略地位。

这次会议呈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发展。网络不安全,国家不安宁。同时,信息化事业要继续发展。正如会议所强调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乃“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既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也要推动信息化发展。

从国际社会来看,主要发达国家、地区在网络安全方面可谓非常重视,纷纷将其提至战略层面来考虑。2011年以来,美国即相继发布了《网络空间可信标识国家战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等;2013年2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欧盟网络安全战略:公开、可靠和安全的网络空间》,这是欧盟在该领域的首个政策性文件;2013年5月,日本政府也汇总出了“网络战略安全”的最终草案。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在网络安全方面发力,绝非随意为之。在全球范围内,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是真切的现实。网络空间甚至出现“丛林法则”,一些国家为抢占网络空间制高点已有行动部署。可以这么说,网络安全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不单单是个内部问题,也可能涉及网络安全战。在这个背景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是顺应潮流之举,也是国家战略大计。

捍卫网络安全,当在“道”与“术”两个层面同时发力。这个“道”,更多是从体制机制角度来说。众所周知,国内网络管理体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就是通过体制的革新,告别“九龙治水”的局面。这为整合管理力量、优化管理结构提供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言及捍卫网络安全的“术”,则是就融合技术、装备和方法角度而言。网络安全的底线是建立一道难以突破的屏障。这道屏障坚固与否,全在于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铸牢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基石。安全问题无小事,倘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过多依赖别人,则后果可想而知。网络管理体制的进步,有助于提升“术”层面的能力。也唯有“道”与“术”两方面皆有长进,中国方可能从网络空间的“丛林”中突围。

网络安全是一“翼”,信息化发展是为另一“翼”。全球信息化已经引发了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也正在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其实,对于推进信息化战略,中央一直非常重视。早在2006年5月,中办、国办就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是对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一种把握,也是对中国未来信息化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

近8年来,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进步,应该说是清晰可见的,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内与国际之间及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数字鸿沟,等等。未来的信息化发展,当在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关系的同时,重在解决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且以体制机制改革的进步,逐步弥合数字鸿沟。

总之,从战略角度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具有符号性意义。当然,要真正从网络空间的“丛林”中突围,任务还很繁重、也很艰巨,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