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确立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战略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4-03-24

  4月20日就是中国互联网“飞越长城,接入世界”的20周年了。过去20年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具有哪些突出特点?产业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产业未来前景如何?站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上,让我们一起来作个盘点与展望,以期对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广义的互联网产业包括各行各业,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业等,这里只谈窄义的互联网产业,也就是信息产业内部的互联网产业。总体来说,当前是时候确定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战略了。

  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第一,20年来,中国形成了一批世界级领先的互联网企业,为网络大国向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从成就指数来说,这是我国互联网产业得分最高的一项。同其它成就相比,一是质量高。我们可以区分具有网络大国特征的成就和网络强国特征的成就。如用户规模世界第一,网民和宽带用户数均位居全球第一,这是大国型的成就。而无论从世界互联网企业前五大企业、前十大企业还是前二十五大企业中的位置看,中国互联网企业都稳居第二,这是强国型的成就。历史上,东印度公司、洛克菲勒等企业的强势兴起,曾为英国、美国大国崛起贡献巨大能量。同样,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兴起,也会为中国成为网络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难度大。因为除了美国和中国,世界没有任何国家的企业达到了这一高度,连第三名都远远落在后面。中国虽然有许多世界“500强”企业,但抛开体制机制等因素,恒强者不多。高度市场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面临诸多挑战,行业整体难以做强做优。

  第二,互联网产业正在成为中国产业创新的领跑者。创新是中国成为互联网强国最稀缺也最需要的东西。许多人诟病中国互联网企业缺乏创新,我观察了20年,看法正好相反。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成就,是民营企业在风险投资、企业家精神和互联网思维驱动下锐意创新取得的。许多国家都不乏小打小闹的创新,但都没在互联网产业上成大气候。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在于“大气象”的创新,在于克服大的艰难困苦后,开创大的局面,创新大的模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产业的“鲶鱼”效应,正在刺激电信业、银行业等许多产业加快创新步伐。互联网产业作为年轻人的事业,在中国激发了大众创新的热潮,点燃了年轻一代的梦想,推动着中国未来的大繁荣。第三,中国互联网产业一直以民生为落脚点,以应用为导向,善于发挥中国市场的优势。中国互联网产业是在市场驱动下形成和壮大的。与印度比较,它不是技术驱动,需求在外,而是以国内市场的内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在媒体、娱乐、医疗卫生、教育、旅游等传统领域的应用,有力地刺激了信息消费,推动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互联网在制造业、物流、商贸流通、金融行业的应用,促进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在同跨国公司争夺本地市场的竞争中,与其它某些行业形成反差,中国互联网企业取得一边倒的完胜,说明中国有知识的年轻一代不仅勇于竞争,并且善于竞争。

  第四,中国互联网产业正自下而上形成东方特色。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并非在照抄美国,而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知不觉中正形成不同于美欧模式的东方特色。一是互联网产业非常强调社会资本(关系和信任),在小世界网络上(如SNS、微信等)叠加并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浙商文化等)的人际关系模式;互联网信用模式明显不同于欧美契约模式;在产品和服务关系上,偏向产品免费而服务收费模式而非产品收费服务免费的版权模式。二是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不同于欧美,以网游、娱乐等为代表正在形成具有东方认同色彩的“酷”(COOL)产业,并已形成一定的软实力,这一点与日韩相近。三是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与各国都不同。沙集模式等展示出5000年的家庭经营被SOHO激活后产生的“农村让生活更美好”的魅力。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在产业化力量之外,培加了信息化的第二个驱动力。我国已建成涉农网站2万个,乡镇信息服务站2.5万个,草根物流成为中国独特创新。

  当前中国互联网产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就互联网产业相关政策来说,需要直面下述五个问题:第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人们对互联网的现代化实质普遍认识不清,总是把互联网理解为工业化,因此流行互联网是第X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事实上互联网发展是信息革命,而非工业革命。中国工业化还有6年将基本完成,各行各业马上都将成为广义的互联网产业(如互联网金融实为信息主导的金融)。因此它不光是用变(强调信息技术“应用”),而且将是体变(强调转型)。中国要实现的不是工业化意义上的现代化,而是信息化意义上的现代化。6年后,人们会更深刻地理解,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第二,要确立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战略。应把国家战略与国家信息化战略统一起来,其中,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将网民发展到12亿,推进惠及全民的普遍服务,通过互联网创新出的参与包容的分享型经济,让互联网普惠民生,把中国梦的实现与利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联系起来。

  第三,创新和完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网络强国发展目标。首先要明确宏观经济从偏重速度发展,转向速度与质量并重发展,将国民经济的服务化,包括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的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等,确立为互联网产业政策目标。为此要改变当前把经济发展质量片面理解为速度的“质量”的片面性,将效率和多样化同时作为经济绩效目标,以更好聚焦质量本身,从而更好发挥互联网产业的宏观经济效力。其次应明确产业的主导力量,以信息业为主导,工农业为基础,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即服务化,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

  第四,确立适应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首先是在风险投资和军民两用机制方面,实现制度创新,为创新提供资本和研发机制上的保障。其次是推进精英创新(包括国家创新、企业创新)和草根创新(包括埃德蒙•费尔普斯所说的大众创新和更新的众包创新)的结合。第三是在产品创新保护(如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发展更高级的服务创新机制(如云计算模式的产品免费服务收费),使创新面向高附加值。第五,面向信息社会加强网络安全和软实力。从就事论事水平,提高到充分认识信息社会规律水平上,加强网络安全和软实力。为此,要充分调动发挥网民的积极性和建设性作用。

  中国互联网产业未来前景如何?

  第一,互联网产业的世界格局,在相当长时间内,将稳定在美、中两强主导的状态下。由于战略性的错误,欧洲互联网产业将被边缘化。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后势会走强。看好中国互联网企业WEB化的趋势,在下一代互联网竞争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人均收入翻一番和网民规模、收入层次提高,将从市场方面对中美市场竞争产生战略性影响。

  第二,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对中国产业现代化产生始料不及的影响。根据中国现有人均收入发展趋势判断,民生需求有可能从重物质轻精神,向物质与精神并重方向演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心,也会从制造业服务化,向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升级。

  第三,中美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将发展为新型市场经济的竞争。在标准高地上,市场经济准则将演化为供方的企业立标准与需方“市场立标准”(谁有市场谁说了算)之争。在技术上,中国既要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也要保持对非核心技术的重视,以适应复杂的创新形势。第五,人的现代化将决定互联网产业的最终面貌。互联网条件下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问题。主要变量在于,在分布式条件下人的现代化(信息化),与城市集聚条件下人的现代化(工业化),可能具有不同规律。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优势——特别是像微信展现的优势——不是偶然的,需要借助超越近几百年尺度的大历史观,判断背后的可能原因。我的《新文明论概略》上下卷中有一个猜测,认为这种现象背后同中国文化基因与高科技的特定结合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互联网产业有走得更远的特别的原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