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推行依法行政新模式
来源:四川法制报 更新时间:2014-04-29

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群众办事更便捷

  攀枝花市西区不断研究新时期推进依法行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西区依法行政新路子,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构建法治西区、和谐西区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开通96196服务热线,完善其功能,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平台,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开启了依法行政新模式,在广泛赢得了辖区群众认可的同时,西区喜获全国依托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区、省级平安区、省级和谐社区示范区、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区等荣誉。
  
  “刚柔”并进 始终把服务摆首位
  
  近年来,西区在持续推进法制政府建设的进程中,结合辖区实际,不断探索创新,转变执法方式,该区质检、税务、工商和环保等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出了“柔性执法”、“阳光执法”等系列新举措,坚持与被执法对象和辖区群众面对面沟通,在强化执法“刚性”的同时,增强执法“柔性”,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阳光执法”是指在执法活动中充分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做到人性化执法、亲情化服务。
  
  执法过程中,始终把服务摆在第一重要位置,通过行政执法帮助群众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在执法中凸显服务理念,在服务中体现执法公正,把服务置于监督执法之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满意度。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就是“说理性”执法和“约谈性”执法。推出了“阳光释疑”、“阳光审查”、“阳光听证”、“阳光办案”等亲民执法的新模式、新方法。
  
  2013年3月13日凌晨4点左右,正在睡梦中的西区环保局执法人员李布德被一阵投诉电话的铃声吵醒,铃声来自一位举报市二医院病人被附近建筑工地上的噪声影响而无法入眠的王女士。
  
  李布德随即带领值班司机赶到事发现场。果不其然,在二医院住院部外面的一建筑工地将噪声污染源抓了个正着,并责令立即停止施工,随后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李布德耐心的讲到“将心比心,如果你们的亲朋好友住在医院,怎么办呢?”施工人员连连点头表示歉意。
  
  处理之后,李布德向王女士通报了噪声污染源现场处理情况。鉴于该工地是第一次被噪声干扰,王女士也同意对违法者给予法制教育免予行政处罚的处理措施。
  
  同年11月14日,西区环保局首次邀请了来自辖区6个街道、1个镇的200多名居民代表实地参观了西区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暨创“国模”工作环境整治与攻坚项目,这是辖区居民代表首次现场直接参与。
  
  在参观现场,社区居民代表均被碧绿青翠的山坡深深吸引,纷纷驻足拍照留念。居民高跃鹏忍不住感叹道:“昔日被煤炭、矸石堆积如山的堆场,如今却变成了生机盎然的小山坡,尤其是西佛寺、金家村的变化,实在是让人感到惊讶和兴奋,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对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心和力度。”另一位居民代表张青玉接过话茬说:“天更蓝、水更清的西区居住起来更安逸。”
  
  24小时语音政务 96196服务惠民生
  
  2014年1月31日,正值新春佳节,家住西区某小区的王先生一家人却心急如焚,碰上了麻烦事。原来王先生一家在外出时竟不小心将钥匙弄丢了,一时间难以找到开锁师傅,家中又尚有一个熟睡的婴儿,此时的王先生一下子想起了96196服务热线。
  
  工作人员很快就联系到了一家96196开锁行的谭师傅,解决了王先生的燃眉之急。像这样的市民求助、咨询电话,西区政务中心的96196热线中心每天都会接到很多。
  
  2012年8月,攀枝花市西区政务服务中心秉承着“群众需求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开通了96196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这也是全省唯一一家24小时人工语音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了公共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96196整合了多种资源,储备了较大的资源信息,以公共服务的有效集成、高效输出,实现了政府赢得民心、企业赢得市场、老百姓赢得实惠的多赢模式。“不论事情大小,还是轻重缓急,我们的96196热线都会当即给来电求助者答复,尽可能地帮助解决问题。”西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柳絮向记者介绍。西区以96196政务服务热线为龙头,整合包括各部门便民服务电话在内的各类热线电话,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构建了一个信息准确丰富、服务及时规范、全天候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大大提升了西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该平台共整合政府部门热线电话300个,收集商务服务及社会服务电话4500个,汇聚政府各部门法律法规及政策资源信息2688条,市场企业的服务资源信息3800多条。
  
  同时,该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突破了行政审批服务的局限。根据群众呼声和实际需要,又逐步增设交通违规查询和社情民意调查功能。当事人只需提供车牌号、车架号后六位数字及驾驶证档案编码,即可获知车辆违章情况、年检和驾驶证年检情况、驾驶证记分等情况;同时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家政服务、物流配送、招聘和房产信息服务,带来网上网下双重便利。截至目前,该平台共汇聚了政府各部门法律法规及政策资源信息2700多条,市场企业的服务资源信息3800多条,成功受理群众求助1532人次,网上求助服务事项5个,受理率100%,求助服务派单成功率100%,满意度100%。
  
  自开通运行以来,该中心从开锁、调整路灯时间、捅马蜂窝、租房、搬家到社保卡身份证办理、就医维权、失物招领等方面,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截至目前,该平台受理电话日平均30个,网上求助服务事项6个,求助投诉电话全部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西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96196运营至今,其功能在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与政府、企业、市民的关联度在不断增加,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服务体系,在服务辖区群众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柳絮自豪地说。
  
  政务创新 三级服务体系更便民
  
  近年来,西区政府立足辖区城镇人口比重大、社区分布散、服务对象多在基层、网络普及率高等实际特点,在不断规范审批事项,完善“一厅式”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以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平台为抓手,积极推动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村)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及区、街道(镇)、社区(村)的政务服务三级联网。
  
  该区制定了《西区街道(镇)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建设标准》,及时与区行政审批电子网络并联运行;并逐步将农林、计生、民政、就业、社保、低保、残疾人服务等90项服务事项下沉到街道与社区等基层一线,以统一的电子政务大厅和行政审批通用软件为载体,实现与区政务服务中心各业务窗口的联网,不仅使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而且还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了“小事办理不出社区(村)、大事办理不出街道(镇)”的快捷、方便的政务服务。
  
  该区还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将街道(镇)及社区(村)的网络登录纳入中心电子监察系统管理,随时接受市、区两级行政服务部门监督。
  
  辖区企业和群众实现足不出户查询政务信息、咨询办事条件,并在网上申报和办理事项。自2012年6月15日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正式开通以来,各社区(村)、街道(镇)每周网上办理服务事项达2330件。截至目前,该区7个街道(镇)、35个社区(村)均实现了与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数据共享与对接,消除了信息孤岛的不便。
  
  各进驻窗口确定专人负责网上值守,具体负责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申报指导,每天在线值守不低于6小时,并将网上值守纳入窗口及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强力推进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联网互动,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目前,电子政务大厅网上值守率达到99.6%,各街道(镇)、社区(村)每月网上办理服务事项达12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