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创新“大联动”机制加强社会管理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4-05-26

让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上海市闵行区创新“大联动”机制加强社会管理

   上海6月2日电(记者杨金志)一个面积370多平方公里、实有人口220多万、人员物资高度流动的城郊接合区域,如何实现有效、高效的社会管理?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党委政府以及公安、城管等部门积极建立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在创新中加强了社会管理。

  闵行区从2009年开始试点、2010年全面推行“大联动”管理机制。所谓“大联动”,就是纵向建立区、街镇、村居的三级网络,横向建立53家职能部门间的行政执法联动机制,统合3.6万名各类社会管理人员。

  去年10月,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夕,一辆满载20吨天然液化气的槽罐车在途经闵行境内时侧翻,泄漏物质一旦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闵行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报后,立即启动“大联动”应急预案,指挥中心升格为区应急中心,组织区建交委、民防、安监等单位,在第一时间调集应急处置力量和物资赶赴现场处置。经过34小时奋战,险情终被排除。

  处置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因为泄漏物质易燃易爆,不能用铁链捆扎固定。怎么办?“大联动”应急中心协调来海事部门一部20吨重的起重机,以及不会产生火花的棉质粗缆绳,顺利解决了难题。

  “这起事件的有效处置,充分体现了‘大联动’机制快速反应、协调联动、资源整合、运作高效的特点。”闵行公安分局局长胡世民说:“这充分说明,‘大联动’要解决、能解决的不仅是社会治安问题,而是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急难问题。”

  闵行区“大联动”统合的队伍有数十家之多,如何让互不隶属的各个部门、地区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闵行区的做法是:首先,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三级工作都实行“书记负责制”;其次,将“大联动”纳入各部门、地区的考核,占10%的权重;第三,“晒”工作、受监督,所有工作数据对各级领导实时公开,今后还将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开;第四,有奖有惩、重在激励,对参与“大联动”的工作人员每月落实数百元的激励经费。

  “大联动”机制需要牵头人。在闵行区,公安机关就承担了这个职能。区公安分局常驻“大联动”应急中心办公,在这里,公安部门负责危急事务的接警处置,其他各职能部门则通过民生热线接听、下派、处置各类社会事务。

  机制创新必须严格遵循法治原则,避免运动式的“联合执法”。闵行公安分局副局长薛志华对记者说,在实施过程中,“大联动”一直坚持“发现与处置分开”的原则。“每个条线的人员都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其他问题视而不见;与此同时,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上报,由职能部门处置,不能越俎代庖。”

  “大联动”机制全面实施一年多来,初步实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早解决”的工作要求。胡世民说,公安牵头“大联动”,起到了“多靠前、少断后,多牵头、少兜底”的作用,看似多干了一件活,其实减轻了负担。近一两年来,在警力没有增长的情况下,闵行区的发案总量实现了明显下降,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的采集更加准确及时,警务和非警务热线也开始合理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