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政府信息公开“升级版”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4-05-29

 打造政府信息公开“升级版”政府信息公开2.0(上篇)

破解思想观念的“紧箍咒”,构建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迈向服务型政府 打造政府信息公开“升级版”
     2014年,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第六个年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两个看似并无直接关联的领域,却在当下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以及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升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积极学网、用网,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特别是去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之后,加强平台和机制建设,完善保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效果初显。一个“升级版”的政府信息公开格局初见端倪。
  新媒体版从本期起推出专题报道“政府信息公开2.0”,深入解析网络新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设与升级。专题拟分上、中、下三篇,从新媒体视角观察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变化、新机制和新课题。
  ——编 者
 
    5月10日,广西迎来了第二届政务公开日。当天,自治区网上政务中心试运行,政府公报正式开通微博、微信,广大网民可以更方便、快捷、全面地了解各项政务信息。
  广西,是政府信息公开提速加力过程中的一朵浪花。新媒体方兴未艾的时代浪潮下,变化正在发生:各地区各部门破解思想观念的“紧箍咒”,从怕网、躲网到学网、用网;公开方式上凭借“鼠标”,逐渐点就了一条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以公开透明为起点,政府建设一步步向服务型政府迈进……
  中央统一部署,各地齐力助推,政府信息公开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翅膀,从单向公开的“1.0版”,进入了双向互动、务实亲民的“2.0升级版”。
  “捂不住”就“晒出来”
  从怕网躲网到学网用网
  “甘厅长,我们母亲河湘江的水质,这几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潘厅长,省委省政府把湘江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将采取哪些措施提升水质?”……
  4月22日,第四十五个世界地球日,湖南省委统战部主办的“同心会客室”红网录制现场。当天,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省水利厅副厅长甘明辉与几位环保“行动派”人士,坐在一起聊母亲河湘江的前世今生。
  一连串的问答互动,使得湘江的治理思路在大家心中渐渐明晰起来。
  这是一个现实缩影。近年来基层干部一度普遍存在的闭门执政现象发生了悄然改变。各地政府官员主动走进网络,回应公众关切,成为信息公开的新途径。
  这是一个渐进过程。这在几年前,不敢想象。《人民论坛》杂志4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我国有七成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不敢说、不会说,不愿意站在麦克风前和聚光灯下。
  “网络恐慌”的病因是习惯了“捂”。有专家分析说,一些领导干部把政府信息公开看作是政府自找的麻烦,不愿意把自己和政策“晒”出来,生怕群众挑刺。
  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其中覆盖了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不乏细颗粒物(PM2.5)监测、婴幼儿乳粉安全等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对此评价,每个重点领域都明确了具体责任部门,有的还列出了“路线图”“时间表”,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变化源自倒逼。湖南省委网宣办副主任贺弘联表示,一次次负面舆情的发生,让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受损,“必须从中汲取深刻教训,提前公开、主动公开,这才是止沸的良剂”。
  变化源自学习。东部一位省委网宣办的领导说,他们经常邀请相关专家,奔走于各地市和区县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讲堂。公开、及时、透明,是他们同基层干部提及最多的词语。“从市县到乡镇,教领导干部如何懂网、学网、用网,基本上都轮训了一遍。”
  “微时代”的“压舱石”
  从单向发布到双向互动
  不可争辩的事实是,凭借信息传播的快捷性、精准性、互动性和广泛性,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民意集聚场。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精准发声?“有了微博、微信,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即时、更迅速。”在湖南省委网宣办主任卿立新看来,新媒体从渠道和载体方面保障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条疏通民意的“最短路径”正在形成。
  2013年10月11日,中国政府网同时开通了微博、微信,实时报道总理出访、会见外宾、国内考察等重要政务活动,及时发布国务院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部署等权威信息。仅3个多月时间,中国政府网微博、微信关注粉丝已超过1000万。外界普遍评价,这一平台拉近了老百姓和中南海的距离。
  去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意见强调,要加强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建立专家解读机制,实现“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三联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迈入“微时代”,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政府在新闻发布、倾听民意尤其是回应关切方面,更迅速高效了。
  5月9日,江苏靖江市自来水公司在上午10时左右,发现长江水有异味。13时25分,靖江市在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同时,通过@靖江发布迅速发布第一条消息,通报水质情况及应急措施。17时,再次发微博告知市民逐步恢复供水,第二天又陆续发布水质监测的最新情况。正是由于政府的及时发声,才没有让去年江苏镇江市的抢购矿泉水风波重演。
  3月1日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多地都产生了不同版本的谣言,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各地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在实时发布事态进展的同时及时辟谣,成为社会情绪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在知名网友、网络问政专家“厦门浪”看来,“指尖上的平台”对信息发布是一次革命,使获取政务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2013年以来,国内政务微博、微信呈“井喷式”发展势头。截至2013年底,仅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就超过10万个,较2012年同期增加4万余个。
  “管理型”变“服务型”
  从“最大变量”到“最大增量”
  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微信,已被视为提升信息公开水平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利器。日前,新浪微博公布了对全国10万个政务微博的盘点总结,在评出“惠民公职人员微博”“最快速应对政务微博”等的同时,也评出了一批“不作为微博”。一些政务信息公开平台没能直面问题,是群众反映最多的现象。
  以网友留言为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能迅速回复,但内容往往是“已责成某单位处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跟踪办结。一些单位之间相互推托“踢皮球”,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抵达?服务型政府在“微时代”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正在“试水”中不断破题。
  自今年起,河北省公安机关打造全媒介社会服务平台,微博、微信、门户网站不再分设,实现“一网公开”。建成之后,交管、消防、出入境、户政、禁毒等业务实现“一网受理”;50%以上的网上受理事项“一站办结”;治安案件和部分刑事案件实现“一键查询”。
  湖南各地正在学习郴州市创造的“链式流程办理”平台,确保官微、官网不休眠不失语。宣传部门收集网民留言之后,归类登记入账,再由市委办和政府办发文交职能部门办理,一般要求7日内就处理结果作出回应。“关键一环是,两办采取明察暗访方式,跟踪落实办理结果。”
  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应急办官方微信,在河源地震中“试水”播报灾情信息,山东寿光公安、厦门思明公安等率先推出的类似“微信通缉令”性质的警情协查通报、警民联防联治抓捕犯罪嫌疑人……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侯锷表示,“指尖上的政务平台”,正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功能。
  以政务公开为抓手,打造服务型政府,既是百姓殷切期望,也是政府努力方向。卿立新说,凭借新媒体,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是对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次挑战。如何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最大增量”,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