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楚雄日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武定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基层实际积极探索,多渠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行“五联一区”制度,打通感情上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借鉴全省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经验成果,实施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党员帮带联户、代表委员走访联户和建立民情责任区“五联一区”制度,推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经常化、制度化和长效化。目前,全县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民情责任区11个、以村(社区)为单位的民情责任点133个,实现乡镇、行政村全覆盖。全县33名实职处级干部联系群众170户,联系企业33户,64个县直部门各联系一个扶贫点,共选派165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常务书记住村(社区)开展工作。
  推行“五入一帮扶”工作法,打通作风上的“最后一公里”。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全面推行政策导入、信息介入、感情贴入、文化融入、作风深入、帮困扶志“五入一帮扶”工作法,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走街串巷,开展“一次学习宣讲、一次随机调研、一次走访座谈、一次生产劳动、一批矛盾纠纷化解、一批弱势群体帮扶、一件实事好事、一次乡村环境整治、一场科技培训、撰写一篇调研报告”的“十个一”活动,面对面和群众交流,心贴心倾听群众呼声,实打实为群众办事。
  探索开展“三红”惠民工程,打通能力上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村级组织无钱为群众办事、无资源帮助群众发展的问题,探索尝试“红色信贷、红色股份、红色农场”的惠农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引导。红色信贷是按照“村民申请、支部推荐、政府贴息、银行放贷、撬动融资、风险补偿”的运作方式,直接对到一村一户,当天可以办结;红色股份是通过“政府投入、大户经营、群众入股、村法人治理、股东受益”的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红色农场是通过“项目扶持、村民参与、企业化运作、农户分红、共同受益”的模式,培植村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党员群众致富。目前,全县已发放“红色信贷”3831万元,培植“双带”农民5000余户;组成“红色股份”实体44个;建成“红色农场”12个。
  全面推进网上为民服务站建设,打通服务上的“最后一公里”。坚持把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网上为民服务站建设,探索构建电子党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位一体”和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合一”的基层网络党建新模式,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干部跑为网络跑,使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在网上为民服务站或者通过电视、电脑、手机了解各类便民信息,办理交费、购物、推销农副产品等具体业务,开启服务群众直通车,真正把服务工作做到位、做到家,打通直接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目前,进驻平台的县级单位共26家,可办事项28项,可查询办事指南157条;已上传民情日记59篇,公开政务资讯758条,网上办结事项17件,收发公文457件,群发短信2097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