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在电子政府建设中的主动意识
来源:中国热评网 更新时间:2014-06-03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快速普及,社会对电子政府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电子政府逐渐在各地建立与发展起来,创新和促进了政府管理,也逐步改变了社会公众表达意愿、办理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

电子政府的建设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方便了市民,但是网民的评论留言建议等主动地参与政府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仍不高。据相关机构调查分析发现:政府网站并没有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市民对政府网站的了解及使用情况还有待提高。 

一、社会公众电子政府参与度偏低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的影响。因为服务型政府尚在不断转型和完善中,传统观念中的官民定位思想的影响还在一定范围存在,习惯性顺从。部分公众还停留在按政府或者官员的意见行事的状态下,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民主意识。

2、官方网站的特殊性质局限。因为政府门户网站属于官方网站,因此非常规范和严谨,政府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和在线服务,受限较多。与丰富的商业网站则是为迎合网民的需求,因此便捷多样,门类繁多。

     3、网络的虚拟性。电子政府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虚拟空间里的政务管理,政府工作人员和公众面对的是冰冷全都方方的电脑,缺乏人与人直接交流之间的那种表情、语气、情感。加之信息技术对于部分老年人和农村地区来说,还不普及,因此很多人对于政府工作的认识还是宁愿选择传统的方式来表达。

      4、宣传力度不够。电子政府在社会民众中的宣传推广不够,除了政府工作人员以外,大部分市民仅在有需要获取的信息或者文件时才会偶尔去关注。

     5、对于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混淆。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实两个有着联系又完全不同的概念。电子政务主要集中在行政领域,通过行政技术手段的革新,以电子化的方式进行内部管理、政府之间连通、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府意味着公众参与、公众——政府的互动、责任政府等等,涵盖立法、选举、司法、监督等广泛内容,超越了政府服务的范畴,涉及传统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以推进民主政治及民主行政的进程。可以说电子政务是政府实现科学高效的公共管理、提供优质全面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或目标。如果对这二者的概念模糊混淆,没有深刻理解,那么电子政府的建设就有可能走入技术层面的改革误区,而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改革上。

二、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的建议

经过10多年的努力,电子政府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加强政民互动,通过领导邮箱、面对面邓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网民的留言评论和建议等参与还是有大的空间可提升,社会公众对于电子政府建设的参与度还有待大大提高。

  1、从民众需求出发、继续深化政府服务意识。电子政府的建设顺应政府职能发展的趋势,从公众需求角度入手梳理建设思路。深入了解电子政府的服务对象在哪里,他们需要些什么样的应用服务。以公众需求为中心,以大众的喜好习惯和审美为标准,整合面向民生需求、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透明政府和科学民主决策的信息和服务资源,设计出更方便公众了解政府参政议政的方式,加大社会需求最为迫切的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企业开办等服务的开展,让公众得到更多的方便与实惠,提高公众满意度,实现资源共享性,政策公开性,信息及时性,推进电子政府向服务导向阶段迈进。

 2、加强宣传,培养公众参与意识。通过传统媒介和论坛微博等新兴媒介,向公众宣传正确的电子政府公众参与知识,讲解电子政府给公众生活带来的便利性和与实用性,积极培养公众参与意识。政府与公众之间可采用专题调研、座谈讨论、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促使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视进行交流与沟通,促其将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融为一体,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政府尤其要对政府网站的在线事务处理功能进行宣传, 使公众意识到还可以通过网络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办理事务, 扩大对电子政务在线事务的需求,实现电子政务的方便公众的目标。同时为强化公众参与效果,将公众意见迅速传递给有关部门,提高政府与公众在交流过程中的互动性,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消除市区和周边县城的差异,让周边的村民和市区居民一样,享用电子化的便利,保障其在政治上的表达及参与。

   4、加强电子政府参与机制建立与完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府的建设是未来发展的机制,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障公众的正确参与。建立奖励机制,引导鼓励表彰公民通过发表自己的声音来规范和约束政府,维护合法利益。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公民参与的自由性,净化电子政府参与环境,促进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进步, 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