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公安局“三个三”举措深入推进信息化工作
来源:法制网 更新时间:2014-06-11

  本网讯(记者 任友 通讯员 李晓峰) 为深入推进信息化工作,宣汉县公安局围绕省厅“4+2”信息化总体建设目标,从推动信息化工作常态化、把握信息化建设主动权、提升信息化工作效能等角度不断改善信息化工作的措施。

  思想认识是行为的先导。该局通过召开党委会、干部会、专题会或下发文件等形式,对省、市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建设要求、考核细则进行全面学习。

  该局严格落实信息化工作“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了由党委成员组成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各警种、各大队也成立了组织机构。领导组织精心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部署,强化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该局还将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对各单位和民警的绩效考核范畴并制定信息化考核奖励办法。

  该局制定出台了《2014年信息化工作方案》、《信息化建设奖惩考核办法》等操作规范,明确了基础信息采录的项目、内容、时限、采集方式等要求。县局每月对各单位“一标三实”基础采集、实名制、社会资源整合、标准信息采集、DNA信息、刑侦基础信息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控、检查、通报、整改,不断提升民警信息化采集能力。

  该局实行“全警研判”,建立警情分析研判平台,通过日警示、周分析、月研判的警情分析模式,科学分析高发案特点,明确全县打防重点,适时开展小范围、快节奏的打击行动。实行专业研判,在刑侦和治安部门建立专门的情报研判机构,在坚持常规研判的同时,围绕刑事案件、治安问题、管理难点等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研判,切实将信息研判触角延伸至打击、防范、管理等主要业务工作上来。

  该局将民警信息化应用作为实战技能提升的有效渠道,制定培训方案,通过领导带头训、专题集中训、每月轮训、民警自训、交流互训的“五训”模式提升开展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应用、信息采录、网上审批等专业技能。各警种民警都能够掌握本岗位常见常用的数据查询、网上比对、统计分析、案件串并、情报研判等网上实战应用技能。

  为了不断完善信息采集制度,该局制定了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在内部,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及要求,采取月通报、季考核、年评比的方式,对信息采集工作在全局范围内开展横向比、找差距、促整改。对外部,按照采集工作常态化的要求,坚持把“四类重点事件”和“七类重点人员”的信息采集放在首要位置。全面采集人、屋、车、场、网等各类基础信息,加强对要害部门、特种行业、危险物品行业和“二手”市场等区域的信息、重特大案事件信息和社会信息的采集录入,将信息采集作为最基本、最常态的日常工作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后续运维费用的投入须越来越多。如何克服经费不足带来的影响,县局从“发挥装备效能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申请将信息化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局先后完成了250个视频监控点的升级改造和14个治安卡口建设,实现了重点场所和出境路段视频全覆盖。政府会议纪要要求相关各部门全力配合宣化公安局开展工作。

  该局还把信息化应用与建立现代警务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将公安内网、警综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情报平台等资源整合起来,将各项工作全部纳入网上流程办理范围,形成了网上办公、网上研判、网上办案、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等现代警务模式。民警须将公安业务工作与信息化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熟悉信息比对查询、视频监控证据调取、可疑人员追踪查询、预警信息快速查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