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
来源:四川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4-06-19

    巴中6月19日讯(胡哲)平昌县坚持“超前谋划、倾力保障、高位推进”的思路,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分层推进、无缝覆盖,努力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域化服务的基层服务管理体系。

  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资源共享、系统治理”的原则,把网格化管理工作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作为全县重点工作来推动。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县委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综治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工作。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3次专题研究部署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

  加强网格人员的培训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边上岗边培训等方式,每月不定期对网格管理员和网格员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使网格管理员和网格员实现了“五会五熟悉”:会操作系统、会做群众工作、会调解民间纠纷、会处理突发事件、会宣传法律政策;熟悉网格基本情况、熟悉服务群众事项、熟悉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熟悉重点防范区域、熟悉政策法律法规。

  按照“财政预算、专项保障、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全县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移动终端设备、终端服务费、平台运行费等费用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网格员按照每人每月1200元补助专项经费划拨到乡镇(办事处、管委会)按月兑现,确保工作有序运行。

  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城市社区以400—600户为网格单元,将城市社区划分为123个网格;乡镇场镇所在地参照城市社区办法共划分96个网格;农村一个行政村或已建成新村居民聚居点为一个网格,全县共划分375个农村网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管委会)配备2名网格管理员,社区配备1名专职网格管理员,按一格一人配备网格员,在人员配备中,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聘、动态管理。

  结合公安“一标三实”工作,以乡镇(街道、管委会)为单位,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社区民警等组成联合工作组,定期对社区内的实有人口、房屋和单位进行普查登记,建立辖区内的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六大社会要素基础数据库,并实行动态更新。截止目前,全县信息平台已录入基础数据10万余条。

  县网格监管指挥中心和县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大楼,同楼分层建设,落实办公阵地200余㎡。县监管指挥中心按正科级事业单位配齐配强专门人员。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全县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天网工程等资源,外购专用软件系统,置入县监管中心,公安、人社、民政等25个重要民生部门建立子系统,分别接入县监管中心,除按规涉密不宜公开的信息资源以外,全部导入基础数据库,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家采集、多家使用”。

  把25个县级部门,47个乡镇(办事处、管委会)和县城23个社区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并在每个乡镇(办事处、管委会)配备专用高清电子显示屏。通过政府采购平台为每个网格员配备一台手持终端机,建立起了“县-乡镇(办事处、管委会)-社区(村)-网格”四级信息平台。

  科学确定每个服务事项的流程、时限和标准,在四级平台之间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事项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对能在本级处理的网格事项,由本级处理后备案;需要上报部门处理的问题,各级网格负责人视情通过村(社区)、乡镇(办事处、管委会)和县的工作平台上报,由上级管理中心分流确定相关部门或单位及时进行处置;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响应和办理监管指挥中心交办的网格事项。自平台运行以来,全县共办理各类事项397件,其中乡镇(办事处、管委会)和社区办结341件,县级部门办结16件,网格化解邻里纠纷1445件。

  县委、县政府将把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和部门的目标管理,县委、县政府两办出台《平昌县网格化服务管理考核办法》和《平昌县网格化服务管理限时办结制度》,特别是对县监管中心分流指派的事项相关部门处置不及时,造成不良后果的,县纪委和效能办将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