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七市区域一体化“结盟”全面助推玉城飞跃发展
来源:玉林晚报 更新时间:2014-07-06

 
(原标题:七市区域一体化“结盟”全面助推玉城飞跃发展)


南北钦防玉崇百七市"一群四带"总体发展空间格局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年1月实施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近期正式出台实施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百色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从布局、交通、产业、城镇化建设、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给我市带来新的气象。七市区域一体化“结盟”,不但给老百姓带来“资源共享”的福利,也将为我市各方面发展增添新动力。
  “一群四带”优化空间格局
   按《规划》部署,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百色七市将构建“一群四带”总体发展空间格局,通过“一群”带动“四带”发展。“一群”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构成;“四带”则依托主要城镇、经济流向和主要交通干线,布局建设南崇经济带、南百经济带、玉北经济带和沿边经济带。
   其中,玉北经济带依托玉林至铁山港交通干线,以北流、玉林、博白、合浦、铁山港和龙港新城为重点,发挥铁山港临海港口优势,沿北流至铁山港高速路建设若干物流节点,促进沿线城镇农贸物流发展,以建设玉林无水港为契机,重点发展玉林禽畜养殖、加工及物流产业和合浦水产养殖、加工及物流产业,借以带动沿线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以建设龙港新城为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临港工业,成为玉林、北海两市合作发展经济带。
  四类功能区获重点培育
   按照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农业发展区、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区四类功能区。其中,我市玉州区、北流市被纳入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既是提升七市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也是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将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另外,我市容县、陆川、博白、兴业也被划入农业发展区中,农业发展区是指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所界定的限制开发区中的农产品主产区,是七市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区将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一中心一枢纽两横七纵”打造七市交通网
   七市区域将构建互联互通的“一中心一枢纽两横七纵”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其中,在南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我市被纳入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两轴”则以支撑南宁核心发展,辐射带动百色、玉林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续建南宁至广州、云桂铁路,完善南宁-百色、南宁-玉林高速公路网,形成以隆林-百色-南宁-横县-玉林为主轴,支撑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外通西南地区和粤港澳地区的大通道;以百色-靖西、玉林-铁山港等为联系双轴的“七纵”,则形成互联互通、出海出边纵向大通道。在中部通道中,还将实施洛湛铁路永州-玉林段增建二线,形成永州-玉林-铁山港大能力铁路货运通道;加快建设张家界-桂林-玉林-北海高速公路。

  加强共享,促进七市信息一体化
   以南宁为中心构建支撑七市一体化发展的信息系统,重点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网络设施及宽带无线城市、农村宽带网络。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建设七市一体化电子政务网站,通过即时信息沟通与交流,促进七市一体化发展进程。
  构建一体,共育区域旅游市场
   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上,将整合七市资源优势,形成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市场共建的大旅游、大产业格局,组建七市联席性质的协作组织,建立七市无障碍旅游区,形成旅游共同体,打造广西北部湾国际旅游目的地。重点建设桂林-柳州-南宁-北海旅游发展带和梧州-玉林-贵港-南宁-崇左(百色、河池)西江旅游发展带。
  我市将打造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
   《规划》对我市产业发展重点的指向,是建设先进制造业配套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发展基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商贸物流基地、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南方药都。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材料、医药食品、皮革服装、电子信息、水泥陶瓷、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发挥与珠三角毗邻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并建设龙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产业园)。
  培育博白、陆川等成为中等城市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建设中,我市定位为次中心城市,将建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创业宜居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承东启西的贸易枢纽和物流基地。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左右,玉州-北流组团人口规模达到150万左右,玉林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玉州-北流组团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以上。
   另外,我市博白、陆川两县则被纳入中小城市的规划,到2020年,使其成为人口超过20万人的中等城市。
  教育文化医疗社保深化改革
   教育方面,将建设以南宁为核心,以北海、钦州、玉林、崇左、百色为支撑的一体化发展的职业教育基地,逐步实现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城乡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文化体育方面,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全部县、乡镇、社区、街道、村屯,实行数字图书网上“一卡通”服务,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医疗卫生方面,逐步实行参保人员在七市统筹区域范围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推进区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对接,在七市主要医疗机构推行使用统一门诊、急诊“病历一本通”;社会保障方面,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认真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管理政策,确保社会保险关系在七个城市内无障碍转移;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逐步缩小七市区域间生活保障水平差别;制订区域公共就业服务待遇互认办法,以就业困难人员为突破口,率先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凭证在区域内享受各种待遇,逐步实现七市劳动者统一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在区域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及相关政策待遇。(记者 唐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