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被列入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市
来源:临汾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4-07-22

  讯(记者 邱睿)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委近日联合公布了首批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我市位列其中。

  所谓信息惠民,就是信息化被广泛应用于民生领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民生发展。此次国家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目标就是实现信息化与民生领域应用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保障改善民生的支撑带动作用。

  据介绍,到2016年底,我市将在社保、医疗、教育、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电子政务等多领域普及深化信息化应用,基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社会信息消费,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一是提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

  到2016年底,我市将实现电子政务网络覆盖100%的市区和街镇,建成全市统一的人口、法人、地理等公共数据库。

  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公共服务信息范围能够覆盖和惠及全市市民,实现29万册中华传统图书和6000个文化传统图库的共享开放,在线公共服务事项达到900项以上。

  二是建立全市跨部门协同监督机制。促进全市各部门及各行业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200万人口电子病历档案在全市200多所医院共享。建成覆盖19大行业的信息查询系统和科技创新服务系统。建成包括养老、工伤、失业、医保等职能的信息惠民服务系统,实现160多个项目无线手机应用服务,全面推行信息惠民服务。

  三是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一体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到2016年底,实现集社保、商务、医疗、交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市民卡持有人数达440万人。建成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待业、择业市民提供透明的就业招聘信息和实时交流服务。通过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市中小学生,包括边远山区的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市级统筹,在市62所县级以上医院、151所乡镇医院、50余所私立医院推广应用标准规范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推动市民共享全市医疗资源,协助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推进全市120个养老院的信息化建设,为3万老人提供便捷化的信息服务,在15个养老机构开展养老信息服务试点,为2000名老人提供远程健康监测等服务,探索养老、保健、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临汾公安便民服务在线系统和“天眼”工程,实现户籍、交通管理、驾照办理等11类61项公安领域为民服务领域申报业务在线服务,实现全市公共区域全天候无盲区监控。

  与此同时,我市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逐步构建起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支撑,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信息惠民”投融资模式,进一步探索完善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