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四川省质监局同意发布南充质监局上报的《政务公开第1部分:术语》、《政务公开第2部分:基本要求》、《政务公开第3部分:运行管理要求》、《政务公开第4部分:公众意见处置规范》、《政务公开第5部分:考核规范》5项区域性地方标准。
按照计划,8月1日,这套历时一年多时间制定的系列标准将正式实施。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南充市质监局获悉,该体系将有利于促进社会领域标准化管理,推动南充市“五型”政府建设。据悉,这也是全国首个政务公开标准化体系。历时一年前后修改5次才最终成型
去年,受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委托,南充质监局负责拟定政务公开的相关地方标准,该局标准化科副科长杨旭负责牵头。
“我们虽然有拟定标准的经验,但只对于产品等实体进行拟定。”杨旭告诉记者,当知道要拟定的标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一开始便觉得有点困难。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杨旭带领10余名同事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他们首先从现有的一些社会管理条例开始,如民政局制定的关于民间团体管理的相关文件,“我们前后看了有40多份这类文件,动辄数十万字。”
“我们在开会时,又多次进行了讨论。”杨旭称,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开会,对文件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了意见,最终经过四川省标准化院的协作,通过5次修改,才敲定下来,并在本月初通过省质监局的审核。
体系亮点:民生领域为重点公开对象
南充即将实施的政务公开标准分为5个部分:术语、基本要求、运行管理要求、公众处置规范和考核规范。其中,术语部分对实施的义务人(指机关单位和组织等)、渠道等进行了介绍,而真正的亮点在基本要求这一部分中。
按照规定,除了义务人的名称、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职责等,更要求义务人将政府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的主要平台,在17大项要求中,明确要求各单位、各组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特别是对公众需要迅速知晓的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和其他信息应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发布,杨旭称,“各义务人更要利用手机短信、微博等信息载体进行及时发布。”
政务公开分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并分为职能类、法律文件类等5大类,但在基本要求中,明确了重点公开内容,记者综合后发现,这全部是围绕民生进行规定的,其中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如征地拆迁、集体企业承包、资金管理等应重点公开。
公众参与:一般性问题须15日内办结
按照5项标准,南充市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单位主要负责政务公开的运行和管理。
5项标准中最大的亮点是提倡公众参与,并有相应的标准与之配套。在《公众意见处置规范》中,明确规定了群众意见的收集、处置和反馈要求。
行政机关可通过专业传媒渠道、来信来电来访、开放性会议等多种渠道收集公众意见。杨旭称,对于公众来说,走访调研、开放式决策、对话访谈、政民互动、意见征集、社会评议、问卷调查等公众参与活动也能表达公众意见。
行政机关在收集了公众意见之后,对于反馈意见的处置,包括当即答复、限时办结、会商办结等三种处置方式。对一般性问题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重大或复杂问题在60个工作日内办结和答复。
严格考核:量化考核结果须向社会公布
在5项标准中,占据最大篇幅的当属第5项,为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此标准规定了政务公开考核的目标、依据、方式、内容、时间、人员和结果等内容。
据相关起草人介绍,政务公开考核包括年度考核、平时考核、社会监督评议和政府网站考核等四种考核方式。规范指出,政务公开考核和社会评议工作在每年12月25日前完成,平时考核和社会评议随机进行,每年不应少于一次。而量化考核则以具体分数评级;社会监督评议结果也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
《考核规范》明确提出,年度考核和评议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报上级政务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本级政府,必要时应向本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报告和政协通报。意义重大推动政府政务公开 促进社会领域标准化管理
据介绍,7月2日,在通过省质监局审核之时,南充市质监局就已经将《政务公开5项区域标准》发布了出去,据标准化科副科长杨旭介绍,该标准将成为南充市各级行政机关、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的政务公开化的实施标准,“这也就是促进社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
今年1月15日,在南充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向东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切实加强开放型、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等“五型”政府建设的承诺,这也是政务公开化相关标准的另一重大意义,通过政务公开,将使政府做到开放、服务、责任等,推动南充“五型”政府建设。
记者 杜强 实习生 何泳蔓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