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加快推进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
来源:审计署网站 更新时间:2014-07-24

  为切实加强对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指导,河南省审计厅近期制定了《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方案》,对县(市、区)信息化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验收,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计划用3年时间、分3个批次整体提升县(市、区)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和应用水平。硬件建设上,要求达到“六个一”,软件应用上要做到“三个提升”。

  “六个一”,即一个专职机构,各县级审计机关应有一个信息化专职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广;暂不具备条件的,内部调整,内设机构,有2至3名专人负责审计信息化工作。一个标准化机房,建立一个满足工作需要的计算机机房,机房面积20平米左右,铺设防静电地板、隔墙,安装相应的配电系统、防雷防火防水设施等。一套运行设备,建立一套满足数据分析和网络通信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交换机等。一套办公网络,在局内部建立一套满足审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OA)办公需要的局域网,每人一个信息点,审计人员应能同时使用OA。一台办公电脑(人均),业务人员每人配备1台笔记本,综合部门人员每人配备1台台式机。一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如:机房管理规定、设备管理规定、无纸化办公办法、计算机审计实施办法、信息化考核等制度,最大限度地确保建设发挥效能。

  “三个提升”,即使用OA办公,提升审计行政管理水平。要逐步实现公文办理、审计计划相关管理、质量控制、成果利用、档案归集等全过程的数字化,OA网上办文、阅文率、审计计划项目管理应达到100%;应用AO审计,提升审计实施计算机应用水平。所有审计业务人员笔记本必须安装AO系统;在财政、地税、社保、投资等电子数据完备的行业,应全面开展AO或计算机审计,并使用AO进行项目管理,编写审计文书,实现AO与OA的信息交互;开展数据分析,提升综合审计分析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审计机关运用财政、地税、社保、民政、公安以及其他部门预算数据,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横向比对和纵向分析,为大数据时代开展数字化审计奠定基础。


  今年,河南省厅从全省160个县级审计机关中选择了47家作为第一批建设单位,并明确了10个建设示范单位,示范单位9月前达到上述软硬件目标,9月底,全省分片召开示范观摩会,组织18个省辖市及第一批入选单位赴示范单位观摩学习,年底前,各入选单位完成建设任务;同时,为整体推进县区建设,突出应用实效,河南省审计厅根据各单位现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并将县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应用情况与所属市局“捆绑”考核,加大对县(市、区)计算机中高级人才的培训力度,用3年时间,为每个县级审计机关培养2至3名计算机审计中级人才。

  河南审计机关努力通过硬件“六个一”标准,软件“三个提升”的要求,不断完善建设,强化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实施和审计管理的全过程,以信息化投入换取审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推动全省县级审计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翟群丽 韩强 王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