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狠抓基础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来源:山南网 更新时间:2014-07-25
近年来,山南地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狠抓基础建设,强化应用管理,加强教师培训,有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立足建好,狠抓基础建设。一是理清建设思路。围绕“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三通两平台”工作目标,明确了“统一规划、全面推进,试点先行、适度超前,应用为主、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确立了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为核心、以“数字化校园” 为主要建设模式、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山南地区建有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2所,自治区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县两个,自治区级和地区级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各5所。二是加大建设投入。地区教育局每年划拨不少于8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县教育本级财政投入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各县承担每年的宽带网络校校通资费。目前,地区级资金投入累计达1260万元,建设扎囊中学数字化校园和正在建设中的隆子县中学数字化校园,为54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乃东县、贡嘎县、扎囊县、桑日县本级财政分别投入363万元、543万元、239万元、235万元率先实施了电子白板班班通试点项目。三是加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带动作用,协调上级部门、援藏省市、社会力量,积极争取项目,先后建设了74间乡镇完小网络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完成了贡嘎县甲竹林完小、乃东县泽当镇完小全区“三通两平台”试点学校及地区一小、地区三小、地区东辉中学电子白板班班通建设。
  截至目前,全地区建成了山南教育信息网,51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实现互联网宽带网络校校通;639个教学班全部实现电子白板班班通;20所中小学建成了校园网;在扎囊、贡嘎两个试点县,安装了电子图书和电子德育室,教师计算机、学生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配备达标率均达到100%。
  立足管好,强化应用管理。一是完善管理体系。地区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宏观指导与统筹规划,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工作难题,提升工作水平。各县、校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日常管理情况,定期向地区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形成层层负责、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确保信息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同时,为了适应信息化工作发展新形势,完善了以地县教育局及各学校电教员为主体、学科骨干教师为延伸的指导队伍,为一线教师提供全天候、广覆盖、多层次的技术指导。二是建强管理队伍。2013年9月份举办了首届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对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更新工作理念,了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三是健全管理制度。为使教育信息化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制定出台了《山南地区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山南地区“三通两平台”应用实施方案》、《山南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精细化管理方案》等制度措施,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重点,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立足用好,加强教师培训。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召开专题培训会、邀请自治区和援藏省市专家讲学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帮助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提高信息化素养。采取现场集中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电教员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认真实施“国培计划”,2010—2013年对234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远程培训,教师上网率和达标率均达到了99%以上,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全面启动全员培训工程,每年对50名以上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二是深化教研教改。立足教师“个个会”“堂堂用”,坚持“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学科” 的原则,通过创设情景等手段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整合平台资源,大胆探索交互式白板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适合基层学校实际的教学应用模式。动员全地区教师积极开展本地化资源建设工作,并建立地、县、校三级远程教育资源库,通过向下辐射、向上补充的方式,提高设备平台的利用率。三是创建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了山南地区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实践与创新”论文比赛和中小学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实践大赛等赛事活动,激发广大教师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积极性,帮助教师逐步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使用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