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名网络传播精英聚在一起,这绝对是一件网上社区的大事。26日,这些网络专家学者、微博知名博主和全国部分省市的知名政务微博负责人,齐聚宿迁,探讨一个对政府和网络社会十分重要的课题:政务微博的路在何方。
中国网民有6.32亿,微博用户2.75亿,微博影响着43.6%的网民。微博已让草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也成为政府服务公众、满足公众事务需求的重要平台。但毋庸讳言,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总体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政务微博别成“空壳”“僵尸”
多日不更新、不发言,网民投诉不回应,“空壳化”、“僵尸化”是当下部分政府微博的运行现状。
“自娱自乐,行尸走肉:表现为建设热,运用冷,自言自语,敷衍了事;官说官话,不接地气:表现为发布热,听取冷,反应迟钝,既盲又聋;追求粉丝,虚假繁荣:表现为数字热,门庭冷,缺乏原创,孤芳自赏。”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建国一口气说了一大串政务微博中的“流行病”。
对于部分政务微博的欠佳表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认为,目前,政务微博已显示出两极化倾向,若“僵尸化”或“官腔化”严重,面对挑剔的网民,这些网络政务平台极有可能“倒闭”。即使还撑着不倒,但影响力也接近于无。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侯锷也认为,目前的一些政务微博从理念到动作不协调、未同步,甚至让人“听不懂、信不过”,使公信平台有可能沦为“失信平台”。
避免“空壳微博”和“僵尸微博”,杨建国认为,政府要放下身段,少讲官话大话空话套话老百姓听不懂的话,走“群众路线”,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微博的内容制作上,应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在牢牢把握公职身份的基础上,更多地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