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 年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4-07-29

     全国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初步形成并发挥作用。 从纵向看,政务外网已经覆盖 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市)级覆盖率达到 93%,县级覆盖率达到 71%。 已有 21 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基本实现县级完整覆盖。从横向看,中央政务外网已连接了 78 个中央政务部门和相关单位,全国省以下政务部门已接入 33000 余家,接入终端超过 57 万台。外网业务应用逐步展开,有 20 多个中央部门利用政务外网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全国性业务应用。各省区市基于政务外网部署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应急平台、社会保障、文化共享、卫生医疗等业务应用系统总计已超过 1200 多项。外网电子政务服务初具规模,在政务外网一期工程中,同时建设了电子认证基础设施和密钥基础设施,为政务外网各级政务部门提供身份鉴别、授权管理、数据传输等认证服务。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已建注册分中心 22 个,累计数字证书发放量超过 38000 张,为全国 200多个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字证书服务。 统一外网平台的集约化效果开始显现, 据初步测算, 通过中央政务部门共享政务外网网络资源,已累计为国家财政节省一次性网络建设投资 7.5 亿元,每年还可节省线路租费约 1.4 亿元。在地方, 北京市政务外网从 2001 年建设运行以来,累计节约建设和运行经费开支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 11.4 亿元; 江西省通过统一建设政务外网,共节省建设经费 18 亿元,每年节省线路租费 0.9 亿元。待全国统一政务外网建成后,累计节省的网络建设和运维经费将更为可观。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在全国展开试点。 2012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指导地方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整合利用已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实现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统建共用。2012 年 3 月至 12 月,工信部选择在陕西、福建、海南等地方部署开展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陕西省通过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运行,减少了省级部门机房和数据中心 30 多个,节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约 55%,节省运行维护服务费约 50%,每年节约投资约 10 亿元,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部署业务应用,建设周期平均缩短 70%以上,建设资金平均降低 50%以上,应用推广时间平均缩短 70%以上。深圳市通过电子政务公共资源的集中建设和管理,每年节省资金约 2 亿元。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方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共享,提高了政府部门间协同工作能力。 2012 年福建省新审批的 26 个部门业务系统全部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进行部署,不再审批网络、机房和服务器等建设内容。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情况】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主要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支撑。 中央部委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约为 80%左右。公安部、科技部、人民银行等部分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 100%。70%的部委建立了垂直管理系统,垂直系统在省级、地巿级和区县级覆盖率分别为 37.6%、 22.4%、19.8%。
    地方各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步伐加快。 省级部门主要业务基本能实现系统支撑,部分部门已经实现全流程各环节的系统支撑。超过半数的省级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 80%以上,其中财政、科技、司法、公安、国土、地税等省级部门信息化覆盖率已达 100%。有超过 60%的副省级城市政府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 85%以上。地市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快速提升,但应用水平明显低于省级部门,办公自动化普及率为 92%,发改、教育、科技等主要职能领域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 69%。有 64%的县级政府实现了主要业务信息化支撑,但各政务部门建设业务系统的数量差异较大,业务数据库覆盖率在50%左右。

   【政府网站建设管理情况】
中央部门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 所有中央部委都已经建立了部门网站,网站信息公开情况进一步转好,公开内容更加丰富,公开范围更加扩大、公开时间更加及时,特别是行政决策、财政资金等信息公开更加全面,通知公告、工作动态等信息持续更新。截至 2012 年底, 85%的部委网站公布了 2012年财政预算和 2011 年财政决算信息,78%的部委网站公布了 2011 年“三公”经费决算。
    省级政府网站成为公开信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截止 2012 年底,所有省级政府都基本建立了自己部门的网站。 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向财政资金等深度信息公开推进,网上办事向资源整合和人性化方向发展,民意征集成为网上政民互动的重要形式。
    市级政府网站办事服务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 2012 年底,所有的地级政府都基本建立自己部门网站。多数地市级政府网站围绕民生和企业需求建立了服务专栏, 提供了一体化的办事渠道, 并积极策划场景式服务, 但服务资源的实用性、内容覆盖度和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县级政府网站以信息公开为主,网上办事服务能力仍需提高。截止 2012 年底,90%以上县级政府都基本建立自己部门网站。信息公开范围不断扩展,在机构职能、部门领导、法律法规和工作动态等方面公开效果较好。但网上办事能力不足,全流程办事服务普遍较少。
    智慧政府门户建设的理念与方法逐步推广。 为探索新时期政府网站发展思路,寻找改进和提升政府网上公共服务水平的方法,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提出了利用大数据创建智慧政府门户的理念,并基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构建了政府网站智能分析系统,采用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全面收集和分析政府网站访问行为数据,通过数量化、模型化的研究方法,为各级政府建设智慧门户提供全方位的决策咨询和服务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 该机构已经在智慧政府门户建设方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体系,截止 2013 年 5月,已经为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质检总局、中编办等中央部委和江西、上海、成都、深圳等省市共计近 400 家政府网站提供服务,智慧政府门户建设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政府网站发展的新方向。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中央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据工信部抽样统计,88%的中央部门针对办事结果、 资格资质等信息进行了开发利用,同时通过部门网站提供在线查询;56%的中央部门提供在线提交申请和在线申报功能,进一步开拓了行政许可类信息资源的采集渠道,同时电子化自动的采集手段也进一步优化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流程。
    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突破。 据工信部所统计的 23 类信息资源中,省级地方开发利用率都达到 80%以上, 其中地理、统计、财政、 环保、安全生产、质量监管、住房、交通等信息资源的省级地方开发利用率达到 100%;副省级开发利用率达到了 60%以上,而统计、房地产市场、环保、安全生产、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交通、医疗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达到 100%;地市级达到 70%以上,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资源和食品安全、质量监管等职能业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

   【政务微博应用情况】
    2012 年政务微博客更加凸显贴民生、务实事、重应用的特点,政府机关、公务人员运用微博客和网民互动的效果十分显著,公众对政务微博客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各微博客运营机构通过推出政务微博客“发布厅”、 “办事厅”、 “服务咨询日历”等新应用,逐步实现了由“宣传发布”到“服务民生”的转变,政务微博客应用正由单一、 简单功能向集成整合方向发展。集群化服务使原本孤立的政务微博得以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形成了服务合力。如汇集深圳市各区和市直 34 个成员单位的“深圳微博发布厅”,以“北京发布”为主组建的“北京微博发布厅”,以“上海发布”牵头的“上海微博发布厅”等都是微博集群的典范。

(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研究室副处长 杨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