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7月30日讯(记者 刘麟)“什么?三分钟就办好了?人家不是说要跑好几个月吗?”面对着从天而降的好事,段红英不相信这是真的。湖南常德武陵区落路口社区居民段红英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要给广州打工的女儿女婿办理一孩生育证,按常规至少得在社区和计生办往返跑好几次,她向老板请了假,做好了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来跑相关的证明材料和部门的盖章。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她带着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和女儿的相关证件来到社区,工作人员将她带到“易办事自助服务终端”机前,引导她自助操作。“这不是银行的自助取款机吗?”段红英好奇地打量着。“我叫易办事,别看我长得笨笨的,其实我可能干啦!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我都驻守在这里,不用喂草,不用加油……”“永不下班的社区”这句话更让段红英感到不可思议。
原来,社区在改革中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必要的行政审批缩短周期、提高效率,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易办事自助服务终端”无论在办事方法、办事流程及办理时限方面都进一步落实便民服务的承诺,居民可以通过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机“易办事”办理相关事项,且只需将证件原件进行扫描上传即可办理,除了可以查询社会保障、医疗等便民信息外,还可以自助办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各类政务事项,这对于上班族和远距离办事的居民来说既省时省力又省钱。
段红英点击进入首页的“我要办事”,进行身份证认证后,再按照机器的提示程序进入“计生服务类”,点击“一孩生育证”,并在采集区将相关证件扫描认证,最后填报联系电话等信息后点击提交,不到三分钟,就办理完毕。“太快了吧,这就行了?真不用跑腿了?”当得到社区工作人员肯定的答复后,段红英长长舒了一口气:“我都准备花个把月的时间来跑腿呢!”
将居民的相关信息录入自助服务终端,其实接下来的工作还得去相关的部门跑腿、盖章。只不过,不用居民自己跑了,而是一群社区网格管理员在义务代劳。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教育、医疗、计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在社区落脚,一个社区也就五六个工作人员,工作早已不堪重负。这种状况,逼迫着社区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武陵区落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何芳说。
武陵区在全区94个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社区以350户左右的标准划分为多个网格,按照“1+1+N”模式配备人员,即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党支部,每个网格配一名管理员并兼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每个网格党支部的N名党员为网格协管员。这些网格管理员和网格协管员分别指派到政策法律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平安建设示范员、巩卫创文监督员等“六员”岗位上,成为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公共设施清、矛盾隐患清,实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
段红英所在的落路口社区配备了6个网格管理员,并有400多名志愿者担任网格协管员,有效延伸社会服务触角,实现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公共服务、参与社区管理、反映困难需求,推动构建文明、和谐社区。不到3天,姜秀娟便将生育证送到了段红英手中。
像段红英一样,感受到“永不下班的社区”自助便捷快速服务的居民已经越来越多。“网格化管理已经在全区全面铺开,自助服务终端业务先在落路口社区试点,今年年底,全区94个社区都将开设这种自助业务,那时全区所有社区都是永不下班的社区。”武陵区区委书记罗少挟告诉说。
(采访札记)
湖南常德市的改革试点给了我们启示:简政放权既要大幅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更要通过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使必要的行政审批缩短周期、提高效率。
不可否认,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努力推进简政放权,在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证难等方面,迈出了扎实的步伐,“一站式”办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久而久之,群众发现,“一站式”实际只是权力部门在政务大厅设了一个受理“窗口”,办事群众还得一家一家去跑“码头”,特别是碰上下班了、放假了,“事”也就更难办了!
如何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群众办事办证服务,使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审批由多次审变成一次审、由八小时内办变成随时办、由群众跑变成电脑跑,常德的试点真正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何况,信息化手段不仅有利于提升效率、便利群众,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更有利于透明工作、规范审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部门特别是直接和群众面对面的社区不妨“多让电脑转转,群众更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