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市卫生局网站 更新时间:2014-08-19
为规范县级卫生专网建设,按照省、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市卫生专网建设指导意见。
一、市卫生网络规划
邯郸市统一实行卫生信息网络规划管理,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域卫生基础网络,既覆盖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又可延伸到各级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医疗卫生机构,形成畅通高效的卫生信息专网。在市卫生局设置卫生数据中心,搭建市卫生信息平台,在县级设置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医疗卫生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数据专线或VPN专线接入专网,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新农合报账管理、基本药品供应监管、远程医疗会诊、患者双向转诊、卫生电子政务、卫生应急指挥等业务。市卫生信息专网作为我市卫生系统唯一基础网络,逐步融合现有农合网、120急救网、村卫信息网、社区卫生网、卫生政务网等业务专网。
二、县级数据中心建设
县卫生数据中心上联市卫生数据中心,下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县级卫生专网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和数据应用的中心。
1、 组织机构。在各县(市、区)卫生局内设卫生数据中心,明确主管科室及1-2名技术网管员,负责标准化机房建设、机房日常维护、基层卫生专网使用和网络应急值守工作。同时,承担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搭建,业务数据库服务器维护,为新农合报账、农村卫生室建设、基本药物监管等卫生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每年定期参加省、市组织的卫生信息化技术培训班,提高网络技术水平。
2、标准化机房。按照《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技术规范和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市卫生局2011年底印发了《县级卫生数据机房建设标准》([2011]523号附件),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规范建设。市卫生局信息办对各县机房进行验收,合格者颁发“邯郸市标准化卫生数据机房”牌匾。
3、专网设备配置。一是配置硬件防火墙、核心路由器,做好专网的地址转换、安全策略和网络管理;二是采用企业级核心交换机做好VLAN子网划分和数据交换;三是配置高性能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等设备,保障数据采集、存储、备份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采用网络杀毒软件或硬件防毒墙,做好病毒防护工作。机房内防火墙、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多为项目配发,设备网络连线、参数设定需统一调试配置,严禁调换、挪用。
4、规章制度。制定《机房管理工作制度》、《卫生数据安全管理规范》、《网络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全县卫生专网使用管理办法》等,并形成规范的机房运行管理机制,做到机房标准化运行。
5、机房监控。数据中心要求24小时不间断运行,除常规县级运维值守外,全市统一建设卫生数据中心监控系统,记录各县级机房视频监控、环境参数、电源供应、设备运行等情况,并利用远程视频、手机预警等技术,逐步做到卫生数据机房的远程运维和无人化管理。
三、县级卫生专网规划
1、卫生专网IP规划。分省卫生专网和市VPN专线两类IP地址。其中,省卫生专网IP是省卫生厅统一规划的,我市的网段为10.10.128.0-10.10.166.0,每县大约500个IP地址,使用单位包括县卫生局、县农合中心、县直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乡卫生院等,可满足全省各级网络设备应用和卫生数据库联网需要,此类地址由市数据中心统一分配使用。市VPN专线地址是由市卫生局规划,网段为192.168.1.0-192.168.254.0,每县根据用户数多少,以整个C网段为单位分配,一般每县在1000用户以上,可满足全市区域卫生信息交换和共享需要,用于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个人门诊等基层终端用户,此类地址由县数据中心统一分配管理。
2、卫生专网接入。根据单位性质和等级不同,卫生专网要求接入的线路不同,其中县级数据中心采用50M光纤专线接入;县直属医院、农合中心、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机构、卫生院等机构最低10M光纤专线接入;村卫生室、个人诊所最低2M带宽VPN专线接入。为保证专网数据安全,机构用户需安装硬件防火墙,做好安全策略后方可接入,一般单机用户使用经过安全认证的客户端接入。
3、专网登记注册。专网注册分专网用户和数据服务两部分。所有专网用户必须在各数据中心进行准入登记和注册,明确用户名称(提供机构代码证或身份证复印件)、网络负责人和联系人、主要应用系统名称、网络安全责任,专网IP地址等信息,用户持反馈信息单,联系通讯商进行专线接入。所有在专网上运行的服务器,包括系统前置机等,均需在市卫生数据中心登记服务器型号、负责单位、应用系统名称及版本等信息。
4、专网使用管理。入网注册信息不得私自更改,如需变更要及时到县数据中心申请;接入专网设备不得通过双网卡或路由接入互联网,做到专网专用;办公网、网络直报系统等需接入互联网的工作,要另设线路接入;所有用户不得在专网内进行网络游戏、黑客攻击、色情传播等网络活动;因非法使用专网造成信息安全事故的追究法律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充分认识卫生专网建设重要性,要把它作为一件民生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面资源和需求,统筹部署和开展专网改造建设工作。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各县(市、区)卫生局要研究完善有关管理制度,结合本地实际,研究落实卫生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卫生专网建设等建设要求;落实信息安全、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制订完善适应电子签名和隐私保护的相关工作制度,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三)多方筹措,保证费用。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加强与本地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信息化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其中,防火墙、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主要由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支持;卫生信息平台和业务数据系统等软件及中间件也由全市统一进行部署;标准化机房建设和数据中心维护费用由各县(市、区)卫生局承担。市信息办统一组织与通讯商议价进行资费谈判,争取优质、价廉的网络服务。
(四)培养人才,提高能力。要完善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和服务于技术、应用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提高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支持行业协会、学会等机构承担卫生信息化知识普及、技能培训,开展继续教育等工作,提高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