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题导向贯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过程
来源:昭通日报 更新时间:2014-09-03

 

抓好抓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中央的要求,省委的部署。水富县紧紧抓住部分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服务措施虚、服务保障低等关键问题,按照“8433”创建思路,对照“三严三实”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从提高认识上着眼,解决服务意识差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原因在于一些干部缺乏党性意识,缺少服务理念,导致党员有怨气,群众有怨言。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抓整顿。由县委常委挂钩联系软弱涣散党组织,县委书记带头参与联系社区党组织班子专题组织生活会,定期座谈点明问题,共商整改措施;党(工)委书记严格执行驻点指导制度,协助梳理“问题清单”,完善整改台账;挂钩县直部门协助解决具体问题,常务书记、新农队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整改;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及时撤换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负责人,充实党组织班子成员,为其他基层党组织提高服务意识作出示范。二是建制度。建立民情责任区制度,由县直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村(社区)、镇(办)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村(居)民小组、村(社区)党员干部包片、党员联系群众,创造性开展召开一次民情恳谈会、开展一次民情调查、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建好一张民情联系卡、兑现一批为民服务承诺、填好一张民情反馈单“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各级干部撰写体会文章和民情日记,张贴民情承诺事项,公示承诺完成时限,各级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大幅提升。三是搭平台。强化县、镇、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中心、站、点建设,24家部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并建立考核机制,倒逼党员干部认真接待群众,真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一对一代办实事,变“群众跑”为“干部跑”,不但节约了群众的办事成本,还提高了干部的服务意识,增强了为民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四级为民服务机构共受理群众审批事项3万余件,办结2.97万件,其中全程代办2.37万件,为群众节省办事费用100余万元。

从提升素质上切入,解决服务能力弱的问题。素质的高低决定服务的成效。不得不指出,由于一些干部业务知识匮乏,技能严重脱节,以致党员群众办不了事、办不好事。为此,水富县积极应对。一是开展梯次培训。举办专题培训班,县处级领导带头当“教师”,对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2遍,切实解决党性修养不高、群众观念淡漠的问题;邀请四川党建专家到村(社区)现场传授经验,破解基层党务工作者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组织部机关干部到村(社区)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支部书记党务知识培训,有效解决基层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熟悉、工作难开展的问题。二是探索培训新路。实施“党员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以村(社区)为单位,摸清党员群众培训需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采取在技术专业人才中遴选、干部职工中聘请、致富能手中发展的办法,扩充师资队伍;合理编制理想信念、党务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结合农时节令,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问的方式,组织土专家实地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的带领致富能力。三是强力汰弱奖优。合理的进出机制是保障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我们制定《水富县党员发展和党员管理办法(暂行)》,采取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党支部讨论处理、党总支决定、党(工)委审批、县委组织部备案等程序,稳妥、慎重地对10类情形的党员加以处置,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关”。同时,大力表彰带头奉献基层、工作兢兢业业、作用发挥明显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比如,今年“七一”评选表彰2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0名优秀党组织书记、60名优秀共产党员,弘扬党员干部队伍正能量。

从创新载体上发力,解决服务措施虚的问题。特色鲜明、目的明确的载体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有力手段。不过,一些党组织服务措施虚空漂浮、服务内容简单粗糙,造成“最后一公里”出现“肠梗阻”。对此,水富县创新服务载体,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延伸电子政务链条。将电子政务延伸到全县所有村(社区),村组干部收集基层群众的待办事项,由村(社区)初审后,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上报镇(办)、县直部门,办结后再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反馈,减少村干部往返县、镇路程,有效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二是开展“集中服务月”活动。重点围绕“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收集村情民意、宣传方针政策、整治乡村治安和卫生环境、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指导村级管理”六个方面,由县直有关部门与镇(办)主动对接,每月确定具体服务时间,派出工作人员到各镇(办)为民服务中心开展;镇(办)根据服务项目需要派出工作队,每月到各村(社区)开展;村(社区)定时到村(居)民小组收集民情办理事项,统一到县直部门和镇(办)办理,解决群众办事程序不熟悉、往返费用成本高的问题。三是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设立党员服务日,12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结合自身业务,到社区认领服务项目15类100余个,协助辖区党组织,及时掌握居民家庭、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等社情动态;先后组织开展“想唱你就来”、法律知识讲座、义诊巡诊等活动,帮助解决居民群众实际困难。

从加大投入上着手,解决服务保障低的问题。重视基层、关心基层,不仅是一个导向问题,更是一个落实问题。然而,村级财力不足、运转困难,严重影响了基层队伍稳定。水富县对症下药,真正让基层安心服务群众。一是保障办公经费。县财政每年为每个村、社区分别预算工作经费4.5万元、5.5万元,为每个村(居)民小组预算工作经费200元,并建立逐步提高工作经费的机制。机关事业单位每年按照每名党员不少于300元的标准,安排党组织活动经费,破解单位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村(社区)干部每月基础补贴最高分别达1500元、2280元,最低分别达1100元、1700元;城市、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居)民小组组长每月200元工作补贴,“一肩挑”每月300元工作补贴;按照有关规定落实村(社区)干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政策,激发村(社区)干部服务群众动力。三是建设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整合农家大院、移民安置房等现有资源,推进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在交通条件好、工作基础好、服务队伍好、党员1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党支部选定75个建设活动室,目前已建成34个,真正让党员开会有地点,群众活动有阵地。

(作者系水富县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