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级审批实现“三集中”
来源:长江商报 更新时间:2014-09-09

 消息 来凤县行政服务中心2楼,原县环保局备用窗口已被改造成了县食药监局专设窗口,提供餐饮许可、食品流通许可、药品零售企业审批等多个事项的审批服务。

8月12日,该窗口启动,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县食药监局副局长田银凤每周至少要抽一天时间到窗口“坐半天班”,因为这个窗口有大量从乡镇上转或直接办理的审批事项,都要她签字核发。

“现在,我经常会跟他们(办事人员)交流业务。”田银凤说,走出局机关的办公室,来到窗口,不仅是看材料签字,也给了她更多了解从业者实际情况的机会,便于政府更好地从实际出发,为民办实事。

食药监窗口首席代表黎明凯是该窗口目前仅有的两名工作人员之一,他身后的窗台上,堆放着自8月12日以来窗口直接办理或接受乡镇上转而来的餐饮许可、食品流通许可等400余份已办结的行政许可的档案资料,尚在办理中的,也还有一大摞。

“这说明群众确实很有需要。”黎明凯说,食药监窗口目前办理的一些行政许可,是办理一些业务中必备的一种,所以显得数量极多。但在机构调整和职责重新划分以前,该局并没有那么多职能,一年难得办几件事。比如,开办100平米以上的饭馆,就需要用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证件。其中,餐饮服务许可是今年才全部划归到食药监局的,加上上级单位下放的药品零售企业审批等权力,食药监局所具备的与市民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权力越来越多,所以在这次调整中,被从综合窗口中拿出来,单独成立了新的专设窗口。

田银凤介绍,为了适应新的要求,该局目前已经做到了方案所要求的“三集中”,即不增加人员、机构编制的情况下,局内设置行政审批股,所有审批职能集中归到该股室,由一名分管领导管理;审批股的审批事项全部向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

由此,将权力全部公开透明,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上运行,办事人对照文件颁布的资料,就能明白自己的事情究竟能不能办理,不再给权力寻租留空间。

推广

来凤模式成地方标准

去年9月1日起,由来凤县针对自己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制定的《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服务规范》和《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成为我省相应地方标准的主体内容,由湖北省质监局邀请以来凤县为主的单位进行起草后发布实施,成为湖北省政务服务的“行规”。

“我们首先将服务业的标准,引入到了政务服务当中。”来凤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邓异清说,从2009年建立行政服务中心起,来凤县就逐步摸索了建设和服务的相应标准,这套标准让一个没有什么权力的行政服务中心得以管好拥有形形色色权力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其中,在服务方面,规定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着正装或工作服上班,与服务对象接触时首先要说“你好”等礼貌用语。入驻中心的部门工作人员,人事关系虽仍属原部门,但在中心驻窗口期间,无论任何原因暂时离岗,必须向中心书面请假并获得同意。这些人在离岗时,必须要有“AB岗”的对象在岗,以保证“岗不离人”。

此外,还对每个进驻中心的部门人员,设置了固定的分管领导、首席代表、一般工作人员名单。其中,首席代表是能够对部门窗口所有审批权限了若指掌的业务骨干,大多数由部门分管领导直接担任或行政审批股主要负责干部担任,长期驻在行政中心办公;对分管领导不是首席代表的,分管领导也必须定时到行政中心办公。

在监管方面,来凤县行政服务中心设有一套电子监察系统,视频监控会监测每个窗口的工作状态,同时要求每个窗口办事人员建立自己的台账,电子系统会对其办事流程进行记录,并结合规定对其超期或违规的行为记录以“黄灯”或“红灯”的方式进行提醒警告。

据介绍,来凤县五年来共受理行政审批方面的群众电话、来信、来访等举报1089次,调查处理违规当事人16人,其中通报批评6个单位,廉政约谈2人,调离工作岗位5人,免职2人,行政开除1人。

同时,自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这五年来,来凤县每年固定资产投入增长都在35%以上,新开工工业企业实现每年增加10个。其中,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733户,同比增长35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速的红利得到充分释放。来凤县行政服务中心也成为湖北省目前唯一通过省级、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评估验收的达“国家级”标准行政服务平台。

专访

来凤将建县乡村三级行政服务平台

“来凤之狠”让其办事模式成了全省的地方标准。采访中,长江商报记者对话来凤模式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者”——来凤县编办(审改办)主任杨学东、来凤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邓异清,进一步了解来凤模式的核心要素及未来发展方向。他们称来凤县将继续简化办事流程,建成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覆盖“县、乡镇、村”的三级电子服务网络平台。

长江商报:从制度的角度而言,来凤将县级审批权力全部纳入到行政服务中心,相较于过去分散在各个部门,有什么好处?

杨学东:来凤县进行了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方面是对一些审批流程进行了清理和归并,令办事程序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对于行政审批的流程、条件、收费等标准都是固定且公开透明的,办事人员可以很清楚自己的事情究竟该找谁办,能不能办,从而靠制度来约束政府部门正确行使权力。

长江商报:为什么来凤地处偏远山区,却在行政审批、服务制度改革方面走在湖北前列?

杨学东:起初,是因为2009年前,县主要领导到沿海城市下属一个区县挂职,了解到当地在这方面(行政审批)一些先进性的做法,回来后就在来凤开展相关的试点工作。

当时,县主要领导认为,虽然来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如先进地区,但行政服务质量还是可以提升到发达地区水平的,行政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也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长江商报:来凤县行政审批、服务制度改革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杨学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像这次新进的87项事项,有许多是今年才从上级单位下放而来。通过清理,发现其可以进入,就安排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按标准来实施。对于一些因法律法规,省、州有关规定不便于集中入驻的,如出入境、公积金管理,也都在各部门设立了分中心,让其按照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标准运行。

现在,国家提出来要全面取消非行政审批许可,这类事项在未来也会再进行清理,在正式取消之前,也还要保留窗口,确保老百姓能办事。

邓异清:平台建设方面,未来将建成覆盖“县乡村”的三级服务网络。县是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乡镇是在各乡镇有个办事大厅,办理极少数的审批和一些项目的初审以及代办服务,目前每个乡镇都已经设立大厅,只是根据条件不同,设施完善程度不同;村主要是通过电子平台,建设一个代办点。

目前,这套系统正在开发中,今年内可运用,将在196个村中选80个进行试点,届时,村民不出村,集镇居民不出集镇,就能享受到大多数的行政服务以及办理一些行政审批事项。

来凤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还提供新农合等行政服务事项的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