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梅岭街道实行信息化管理服务社区
来源:晋江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4-09-10

 9月10日讯  2012年,梅岭街道以竹树下社区为试点,投入网格化管理服务运作,成为福建省首个实行信息化管理服务的社区。在此基础上,2013年,街道逐步推广梅庭、竹园示范社区建设,目前在15个社区中已建成7个试点社区,初步建立起以网格化、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基层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创新:全省首个信息化管理试点社区

  梅岭街道先行开发“三维数字社区”实时管理平台,目前,该平台实现实时信息滚动、融合安防系统、规范事件处理流程、实施综合管理四大基本功能。系统运作成熟后,现已在街道所有试点社区投入使用,作为支撑网格化管理的重要配套软件。当前,梅岭街道各试点社区每个网格均指定社区两委成为网格长,配备专职网格员,对网格内事物“一包到底”。“网格化管理重塑了社区的管理服务体系,社区管理由粗放变为精细,社区管理者也由过去的‘被动受理’转变为‘主动上门’。”梅岭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志雄表示。

  亮点:充分借助小区物业辅助力量

  城市建设为梅岭街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楼盘众多、物业林立、人口膨胀,尤其是外来人口大幅增长的局面。“以往,农村基本上能见房知人,而现在的梅岭已经不可能,我们要弄清楚,这些购房、租房的人从哪来、干什么。”张志雄说,农村管理架构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管理需求,而创新社会管理首要考虑的就是对人的管理,为此,各新型社区在网格化管理服务运作之初,就充分借助小区物业的力量,由网格员牵头整合物业管理队伍,物色居民代表、热心人士作为三级网格格长,密切追踪,及时更新小区人口信息、了解住户诉求、提升服务质量。

  期待:网格化管理服务呈现规模效应

  目前,梅岭街道安置回迁工作仍在进行, “各个楼盘建设进度不一,有大量的住户正等待搬进新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商业楼盘全面交付,街道人口数量将出现大幅增长,这对网格化管理服务而言,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张志雄认为,网格化管理将在梅岭街道呈现规模效应,通过基础数据实时更新,人员在区域内流动一目了然,便于管理和提供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等,新型基层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将在街道落地生根。

  (记者_林雅萍 董严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