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堰天马镇政务服务再升级 办事有了“代办员”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4-10-07

原标题:政务服务再升级 办事有了“代办员”

在都江堰市天马镇的每个社区,都有一个特殊岗位——“公益性岗位代办员”,可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岗位,它已经成为天马镇群众的办事贴心人。天马镇党委书记廖鹏告诉记者,天马镇一直在探索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村群众提供高水平、便捷的政务服务,代办员就是服务向村(社区)的一种延伸。

当前,天马镇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农民不仅住上了洋房,而且土地入股特色产业,既有分红,又能赚取务工收入。为了让群众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政府提供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天马镇党委、政府全力打造高效的便民政务服务,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逐步构建起两级代办的便民服务新示范。据悉,今年,天马镇的便民服务模式将在全镇13个社区全面推开。

一站式办理

绝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路

“真的是太方便了。过去办理粮补、耕保户主更改、资金更改,要楼上楼下,甚至往返于市里来回跑,如今都集中在镇上的政务大厅里,要不到10分钟就把事情办完了。”天马镇仙鹤村3组村民胡天贵,对该镇政务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由衷称赞。只要来该镇政务服务中心办过事的群众,都会像胡天贵一样,对这里的服务交口称赞。

7个服务窗口,清楚的标识标牌,复印机、饮水机、服务事项流程资料取阅栏、服务查询触摸屏、LED电子显示屏,走进设施完善的天马镇政务服务大厅,就会感受到这里的规范和高效。

记者看到,所有窗口服务的工作人员,全部公示自己的电话,方便群众直接联系咨询,“24小时接听群众来电,这是我们决心把服务做实的一个重要举措。”廖鹏认为提升服务水平,制度保障是关键。

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等管理制度。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在接待来办事群众上,做到“不让事情在我这里中断、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出现、不让群众在我这里遭冷落、不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害”。同时,开展窗口人员服务明星评比活动,不断提高窗口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减少办件时限,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下放权力”是核心,目前,天马镇已将日常审批权限全部放到窗口,据了解,该中心50%的服务事项成为即办,另一半则缩短30%的办理时限,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该政务中心还开展电话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廖鹏对目前天马镇的政务服务进行了这样的总结:绝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路。

服务再升级

信息化平台延伸到社区

天马镇高效的政务服务构架中,还有一个延伸触角,就是公益性岗位代办员,便民服务点设置在社区,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

今年,一项新的技术,让金马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代办员范小琴工作起来更有效率了。每天一早,范小琴就会在电脑上打开“天马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查看自己交到镇上的待办事项,是否办结。接待办事群众,每天录入新的代办件。据悉,这是天马镇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社区代办的一项创新。“目前,4个社区首批试运行,今年13个社区将全部上线运行。”目前,这套系统的运行效果,不仅让镇、村两级的便民服务员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搭建高效的政务服务架构提供了大数据分析可能。


金马村便民服务站门口,公示着57项即办事项,“能办的村上就立即办理,不能办的帮助收件代办。”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建立镇村两级代办机构,天马镇已经构建起这样的服务体系。与市房管、计生、残联等部门协调,适当下放办事审批权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业务。同时,与邮政、水电、电信等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逐步在13个社区(村)便民服务站、镇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代理、代办业务,方便群众生活需要。

对群众的服务永无止境,天马镇政务服务中心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针对部分群众需要在节假日、下班时间到窗口办理业务,开展预约服务;针对群众急需办理的事项,开展特事特办服务;实施领导班子成员进中心服务,接待群众现场咨询和来访,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的运行机制,围绕“便民”二字,做足“服务”文章,为办事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董馨 杨华春 余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