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气象信息在农村牧区延伸
——青海依托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力推为农服务社会化
记者 金泉才
2013年年底,青海省被列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省份。青海省气象部门积极争取、主动融入,依托“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等重点项目,借力外部门资源,扩大农村牧区气象信息覆盖面,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性,气象信息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在足不出户,鼠标一点,海量的气象信息就扑面而来。”今秋9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黄河魂大闸蟹陆续上市,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高坤是“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项目建设的受益者。“通过了解养殖区天气信息,我们及时调整给食量,既提高了产量,又节省成本。在灾害性天气来临时,我们及时加固网箱,避免了经济损失。”韩高坤说。
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中,青海省整合各个部门资源优势,建立了农村数据资源中心,构建了“1+5”省级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1”即一个省级综合信息门户平台,“5”是为农业科技、农村气象、健康卫生、农村事务服务提供支持的农牧业全程智能服务系统、农业气象信息与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农牧区数字教育综合服务系统、农牧民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农村事务公共信息化服务系统等5个专业服务系统。
据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宁元介绍,通过整合教育、医疗卫生等信息化资源,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满足全省农牧民85%以上的信息服务需求,实现对全省5591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78个养殖户、370个家庭农牧场、325家农牧业等龙头企业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根据要求,青海省还开展了“农村气象信息与灾害预警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涵盖了农牧业气象情报、农牧业气象预报、农牧业气象灾害分析预警、生态气象、农牧业气候资源等5个子系统,可以提供积温、降水、气候预测、短时天气预报预警、设施农业气象预报、特色农业气象预报等信息。另外,青海省还将建设覆盖全省行政村的417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和1000个企业信息服务站。同时,青海省气象部门通过和农牧、科技、民政等部门合作,“两条腿走路”,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门资源,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
据悉,由青海省农牧厅承担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已加入“农牧业气象信息”栏目,将第一时间为全省农牧民提供气象信息咨询服务。“今后,青海省气象局将继续开展‘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加大和农牧等部门的合作,融入到一些重大项目建设中,巧借外力,积极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建设。”青海省气象局副局长李凤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