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资料
来源:包头日报 更新时间:2014-11-14

坚持“依法、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青山区政务服务工作始终以打造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务为目标,从2003年成立至今,经过不断的摸索、积累,总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行政审批改革中,切实做好简政放权,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理顺政务服务管理体制,体现“依法、公平”

家住青山区的张女士说:“上个月来大厅交养老保险时,还隔着玻璃与工作人员对话,这次来,没有了柜台前的玻璃隔断,距离感没了,服务更加贴心了。”社会工作中心“变身”为“市民大厅”的全新变化, 折射出青山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角色定位的深层次转变。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方面,青山区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创新。

2003年, 青山区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范围内率先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2007年,青山区投资近亿元,成立了社会工作中心,由人力资源、社会服务、行政审批、生殖健康、文化活动、法律援助六个服务中心组成,实行集中办公、一站式受理,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范围,形成了一个平台容纳、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模式。

2011年,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正式更名为“青山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市各政务服务中心中首家被明确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2014年,按照包头市有关要求,青山区又投资300多万元将社会工作中心整合为“青山区市民大厅”,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28万平方米,服务事项涉及生育、婚姻、殡葬、就业、社保、医保、文娱、救助等方面,服务窗口达到了154个,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担当组长的市民大厅管理委员会,按照“一委、一办、一大厅”的组织架构进行运行、管理,实现了进一家门办所有事的一条龙服务。“一委”即青山区市民大厅服务与管理委员会,是协调议事机构;“一办” 即青山区市民大厅服务与管理办公室,是管委会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政务服务中心;“一大厅”即市民大厅,由原六大中心整合而成。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体现“务实、高效”

    根据包头市政府2014年第2次常务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简规范旗县区行政审批事项工作方案的通知》(包府办发〔2014〕21号)的要求,青山区及时与包头市法制办进行对接,先后在全区召开5次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会议,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43项减少到22项,涉及18个单位,精简率达83.9%。

   完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体现“公开、清廉”

   “以前申报‘一杯奶’还要去社区咨询、办理,现在足不出户,上网就能申报,办理程序、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等等这些申报信息都能查询,很方便!” 这是青山区政务服务由一个系统审批到构建“三级联动”便捷高效行政服务体系的缩影。

2003年,青山区根据业务需求先后多次对行政审批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集业务处理、统一收费、监察督办、绩效考核等功能强、信息数据覆盖广的行政审批管理系统。

2012年,建设了社区政务服务预审子系统,实现了部分业务在“社区服务站———政务服务中心———委办局”之间进行三级联动网上审批。开设了中心门户网站、宜搜手机网站、短信群发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博客,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为群众提供办事信息查询、网上申报、预审受理、监督投诉和分流告知等网络信息服务。在大厅A、B办公区安装了4台360°云台监控摄像机和硬盘录像系统,以VPN专线传输到区政府大楼的OA党政办公平台,由纪委监察局对窗口办事程序、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审批行为进行远程监察,实时了解中心窗口动态。

为体现“公开、清廉”,青山区市民大厅各分厅还安装了云台视频、音频采集系统和网络硬盘录像系统监控设备;选择了10个社区服务站安装高清摄像机和硬盘录像系统,实施监控入网;在区电子政务信息中心机房安装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和2*3比例视频监控显示电视墙,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对各项审批事项的承诺时限、实时办理进度进行督察督办,接受办事群众监督。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体现“为民、利民”

2014年,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社会工作中心联合党委”更名为“青山区市民大厅联合党委”,将市民大厅六个分区的党员全部纳入其中,确立了工作职能,共同谋划、研究部署大型活动、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涉及各方的综合性事务,强化了社会工作中心各窗口派驻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联合党委又以“创建服务品牌、打造优秀团队、提升标准建设、优化窗口服务、统一外宣标准、协同事项联动”作为工作原则,将各窗口单位的党员全部纳入其中,定期组织党、团员开展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团队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保证了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