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塘区网格化管理小投入大产出
来源:华声在线 更新时间:2014-11-20

讯(记者张建平 陈莎)今年以来,岳塘区认真贯彻落实湘潭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网格化管理的决策部署,通过“组机构、建队伍、划网格、搭平台、促运行”等具体措施,高标准大力推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便民服务更加高效、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抓住机遇,找准推进网格化管理的切入点

  抓住“试点县区”机遇,高站位推进。岳塘区作为老城区的代表,是全国各地区常见的“条块分割”管理的完整体现,对于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利用有迫切需求。区内包括征拆农民、经济区、物业小区、老社区、乡镇村组、农场转换等多种类型人群,在此进行试点具有典型意义。2013年12月,岳塘区被确定为湘潭市网格化管理试点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试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要求高效率、高站位推进,做好后勤保障。 

  构建三级体系,紧扣推进网格化管理的主攻点

  在推进工作中,岳塘区紧扣主攻点、把握着力点,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体化建设,先后投入200万元,落实阵地,配置设备,配足人员,保障运行。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孙银生为组长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领导小组。各街道(乡镇)、社区(村)成立由党政班子及相关成员组成的网格服务管理领导小组。二是力建机构阵地。2014年7月,成立岳塘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指挥中心。各街道、各社区(村)也建立相应网格指挥中心,建成社区网格服务信息平台。三是精划社区网格。按照“规模适度、属地管理、边界清晰、人文片区完整性、动态调整”的原则,依据行政区划框架,科学划分全区13个乡街81个村(社区)为333个网格。四是优建服务队伍。区指挥中心配备设立综合股和技术股,建立起覆盖全区网格人员的通讯录,每个网格采用2+X的管理模式,配备1名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加上若干社会力量,切实做到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有组织领导、有机构保障、有阵地工作、有人员服务,着力建成区--社区(村)--网格三级体系。

   突出两种主题,夯实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立足点

   一是信息化支撑。全区启动了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向社区的延伸,局域网通过租赁三条100M宽带与互联网对接统一了互联网出口,通过裸光纤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联通接入政府电子政务外网。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区网格指挥中心大力构建了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横向对接市直单位,纵向对接街道(乡镇)、职能部门、社区(村),并在系统中建立了城乡社会治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了城乡一体、三级联网、一网覆盖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二是便民化服务。整合社区工作站资源,与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操作平台相互贯通,共享基础信息数据库资源,建立社区政务信息新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网格员按“定格、定员、定责、定岗”的要求,每天到责任网格巡查,收集社情民情,开展信息动态采集、居民事项代办、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监管,向空巢老年人、留守儿童、五保户、残疾人、家庭困难居民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送温暖、康复指导等“点对点式”服务,并为群众解决急难问题。发挥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事件闭环式处理流程”的功能优势,加强对网格员、社区、街道(乡镇)不能办理的民生事项、群众诉求、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等事件及时上传、分流、指派、督办,让职能部门受理早、办结好,开展“后台督办式”服务,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依托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基层公共服务人员、村组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工作力量,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开展“组团式”服务,发挥整体效应。

  建立多种机制,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延伸点

一是建立服务管理宣传机制。宣传网格化服务管理政策、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成效、网格员先进事迹,公示网格员的责任区、工作内容、服务管理职责和个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让群众明白“有事找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感染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将体系建设、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区网格指挥中心编写了《2014年岳塘区乡(街)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考核细则(讨论稿)》,并广泛征求各乡街意见,反复会议讨论修改,以确保网格工作在乡街的全面规范开展。此外,采用以奖代投的形式发放工作经费,激励乡街开展工作。

  截止到11月中旬,采集入库的信息共有楼栋总数21583条,房屋信息165937条,人口信息328322条,单位信息7283条;参照201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全区的人口采集率为85.84%。网格化社会管理和服务系统共上报区级分流事件15条;街道分流事件1282条;网格员通过系统记录居民服务自行办理事务6084条。此外,区网格指挥中心利用网格系统共处置市(区)长热线类事件156起,其中,下发街道处理77件,分至区职能部门处理7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