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政务网站不应形同虚设
来源:新疆经济报 更新时间:2014-11-21

 

  本报记者于梦冉

  近几年,自治区各大厅局都开设了自己的政务网站,然而记者近日点开自治区11个厅局的电子政务网站,发现其中5家网站上的新闻早已成为“旧闻”。

  打开自治区某厅局的政务网站,页面上闪动着红色小图标“新闻”的后面,居然显示着2013年12月的字样。“新闻”显然早已变成了“旧闻”。

  网页无法显示、热线电话无人应答、内容陈旧未更新……这样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电子政务网站还有很多。当政务网站变成了“摆设”,它们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电子政务网站已经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必不可少的基础行政设施,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群众可以及时了解相关部门的政策和动向,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信息等。在今天,电子政务网站已经变成政府部门与群众相互交流的一座新桥梁。

  自治区各厅局建设政务网站的初衷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作为一种工作渠道,政务网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节约成本。可是当这个窗口关闭了,群众无法及时获取新信息、沟通渠道受阻是电子政务网站必须要面对和改进的问题。

  政务网站的网管人员不应当惜字如金。“局长信箱”、“监督投诉”和“问题咨询”等所谓的亲民栏目,办成了“装饰品”;“正在调查”、“仍在核实”、“领导不在家”等明显的糊弄和搪塞回复,成了屡试不爽的口头禅。

  去年以来,自治区各厅局都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立学立改”,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切实地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

  近年来,成“摆设”的不仅是这些“长睡不醒”的政务网站,在不少地方,还有样式现代、内容却长期不变的“LED屏”政务公开栏,虽然信息繁多,但大多与群众切身利益无关。

  政务网站、政务公开栏,都是政务公开的产物。政务公开已逐渐成为各级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建设阳光政务、责任政务和服务型政务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进行政务公开、公开哪些内容、采取何种形式、怎样落实责任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网站被动应付走过场,使政务公开成为“摆设”的现象,亟须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