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 让政府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来源:宝鸡日报 更新时间:2014-11-21

   宝鸡市依法行政工作综述  

    县区群众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工商部门一站式服务迅速办理;市、县区任用干部不光考核工作能力,还必须通过法律和廉政知识考试才能上岗;群众走进电视台现场问政,政府部门负责人现场答复,市级领导现场点评……一点一滴的变化,折射出宝鸡依法行政工作的巨大跨越。

    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任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上官吉庆强调:“要牢记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市长钱引安要求:“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

    我市坚持以创建“陕西省依法行政示范市”为抓手,不断探索行政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使依法行政成为常态,让政府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健全制度   政府立法速跟进

    长久以来,“抓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行政乱作为行为,让群众深恶痛绝,让不少政府工作者也颇为苦恼,费了半天劲做了无用功不说,还给群众带来不少麻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法行政是一切政府行为的底线,而推动立法、建章立制是依法行政的基础。

    在法律面前,我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责权一致”的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印发了《宝鸡市 2014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和《宝鸡市 2014年政府法制工作要点》,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任务,对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重心和标准,提出了工作期限和要求。制订了《宝鸡市 2014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以城中村改造、房屋征收等城市建设和管理热点问题,残疾人优待、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五小”单位卫生监督、病媒生物管控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为重点,加大了规范性文件的调研和出台力度。

    为了不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我市邀请北京大学教授进行专题辅导;举办“公共管理与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以更换新版陕西省行政执法证件为契机,对 6800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将依法行政知识掌握程度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工作。依法行政已成为宝鸡大地上的新常态。

    简政放权   惠民服务零距离

    依法行政的最终目的,是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群众感受到公平、公正。“原以为要在镇上和县城往返几趟,没想到在县城待了一天就全部办完了。”近日,千阳县柿沟镇的杨利霞拿到“鸿阳超市”的营业执照后高兴地说。今年年初,我市工商系统打破个体工商户办照区域限制,下放权力,方便群众办事,办照时间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二。

    这是我市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的一个缩影,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方便了企业和群众,让政府的形象在大家心目中大为改观。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市政府将 51项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和取消,其中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安全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医疗广告初审、户外广告登记和个体工商户登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初审)等 36项行政审批项目下放到县级政府;星级农家乐审批、商品房价格备案、土地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出让地价等 15项行政审批项目直接取消。    

    此外,按照责权法定、责权一致的原则,我市还以投资领域、社会事业领域的行政审批项目为重点,对市政府和 49个市级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给付等 9类行政职权及实施主体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梳理法律法规规章 730余部,确认市政府行政职权 232项。

    强化监督  执法行为更规范

    “弹性执法”问题在社会上一直备受诟病。只有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才能让行政执法不再偏离正确轨道。

    对某种违法行为,法律规定执法人员可以进行 1至 3倍处罚,可到底是罚 1倍还是 3倍呢?“咱们现在作出处罚有了固定模式,不仅明确了‘从轻’、‘从重’处罚的条件,同时‘量化’了处罚的空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法制科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压缩了弹性执法的空间,有效避免了“人情案”“关系案”,杜绝了执法不公的情况。

    我市以市级行政职权清理工作为契机,组织市级行政部门就涉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 472部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条款,对应违法情形细化了处罚阶位,量化了处罚标准。同时,要求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在具体的办案卷宗中,涉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均要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不少行政单位对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也及时做出了反馈:市工商局提倡柔性执法,强化行政指导职能,推行案件办理征求意见和大要案回访制度;市公安局强化网上办案模式,完善执法办案操作制度规范,让老百姓坐在家中就可在线咨询求助、办理业务;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建立“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各成员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录入移送案件、办理移送案件的相关信息,实行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督,全市检察、公安及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之间执法司法信息互联互通,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消除了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防止了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情况的发生。

    创新方式  信息公开途径多

    怎么样才能让政府行政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呢?宝鸡的答案是:政务公开。“医院床位、车位紧张,个别医务人员态度恶劣”“市区有些楼盘啥时候才能给购房者办理房产证?”……我市开办《百姓问政》电视栏目,将政府管理、权力运行“晒”在荧屏上,政府和各部门“一把手”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重点民生问题,这让各级政府和部门单位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开始反思如何依法行政并接受群众监督。

    政务信息公开是我市在依法行政上下的一盘“大棋”。

    我市出台了《宝鸡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健全了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了政府门户网站,充分利用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公开政府信息,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2012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部门通过政府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38630条,依申请公开 460次;不断丰富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沟通互动渠道,开通了市政府“宝鸡发布”政务微博,“邀请公民代表走进政府”实施了 23期,制作播放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节目 30期,开展了万名群众评百名科长活动……“只有公开透明,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实效,明晰执法环节,才能有效推动政府依法、依章、依规办事,才能保障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市政府办法制科一名干部这样说道。(记者  王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