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如何打造智慧城市?
来源:佛山日报 更新时间:2014-11-26

原标题: 互联网时代, 三水如何打造智慧城市?
 

  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在“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分论坛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行政管理学家达成共识:互联网时代,政府思维、职能与工作方式都面临新的转变。


  目前中国网民人数达到6.32亿人,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类,也自然而然带动施政者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的转变。


  近几年,中央提出“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强调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将政府工作回归到以群众的“体验”作为重要评价标准的过程,这也与互联网产品所倡导的“用户至上”理念不谋而合。


  临近年末,2015年三水民生十件实事开始征集。过去一年,三水从医疗公益改革、教育均衡改革到市政交通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完成每一件事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


  只有群众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三水应该如何知道群众的想法,如何处理群众的想法?


  今年,三水开展驻村(社区)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组建138个镇街、村(社)团队,通过“户情信息卡”实现联系群众到户到人深入村镇了解群众在公共出行、河涌治理、宅基地、生活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并推行“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快速有效解决,让群众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目前绝大部分的市民意见征集依然停留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本地论坛发帖的阶段,这种传统方式的缺陷在于单向发布、缺乏互动并且征集面有限。互联网时代除了思维转变,还需要运用大数据工具,比如可以点对点的信息发送、电子邮箱以问卷形式征集群众意见,根据群众反馈信息形成数据库,更好地进行解读。


  提升当前的电子政务平台,增强平台的互动性和数据获取能力,建成三水智能数据中心,增强对大数据的解读及应用能力是三水打造智慧城市的关键。


  三水从2010年开始打造的 “数字城管”如今已进入成熟阶段。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事部件管理法两种办法,做到信息收集、立案、派遣任务全部在电子系统中完成。如果能够实现城市管理与五大防控网络联网,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的城市治理。


  打破资源壁垒,搭建信息通路,除了有助于城市建设与管理,也有助于化繁为简,实现“群众办事做减法、政府服务做加法”。禅城“一门式”改革的成功为三水树立了一个模板。部门数据资源共通之后,更方便形成市民个人档案,有助于进一步的管理。


  开放、创新,是当今社会各领域都需要提升的品质,智慧城市的打造需要政府加大创新服务,而打造现代政府则需要更多的开放与包容。


  11月12日起,佛山市政府权责清单正式公布实施,市、区两级11773项行政职权以及企业投资管理“三单”全部上网“开晒”,三水的权责清单也即将公布。将部门工作置于阳光下 ,部门运作不再神秘,这种开放的思维与方式将除了便于监督,更重要的是使市民办事有迹可循,更加方便市民办事。


  今年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笔者认为,还可以再加一个“共赢”。在施政的角度,如何打破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壁垒、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运用新科技促进政府融合和整合服务资源共同打造良好的数字化运作环境,创造共赢,将是下一步创建智慧三水、打造三水人民满意政府需要重点思考与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