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密织农村管理服务“一张网”
湖北郧西县打造乡镇党政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今年以来,湖北郧西县依托农村信息化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乡镇搭建了集党员群众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惠农政策公开发布系统、便民服务受理办结系统、干部日常工作管理系统等于一体的“乡镇党政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织就了一张覆盖乡村的信息化管理服务网络。
整合资源 统筹建网
“一张网”实现信息共享
该县以乡镇为单位,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将整个乡镇的居民基础数据、干部工作数据、党建工作数据等整合成一个大数据库,实现信息共通共享。
整合村(居)民基础信息。对乡镇七站八所涉及到户、到人的80余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建立数据库,全乡每户村(居)民的各类信息都可以方便查询。
整合干部工作信息。将乡、村两级干部的联系电话、工作分工、驻村地点等信息汇总到信息化平台,同时还将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便民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等信息一并纳入网上管理。
整合基层党建信息。以支部为单位,将支部的基本情况、活动阵地、党员基本情况等信息电子化,要求党员网上述职,每季度评议,实现对支部、党员的网上管理和考核。同时,通过网络加强与流动党员的信息交流。数据库里的信息以文本、图片、音视频等方式保存,并实时更新,分级加密管理。
建立网格 细化责任
“一张网”统筹社会治理
结合农村网格化建设,“信息化平台”统筹整合多个涉农部门的工作资源,建立起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网络。
实行责任网格管理。按照乡镇干部分工不同,把乡村社会管理责任划分专职责任、分管责任和包联责任,建立责任网格,根据责任分工安排相应的工作任务。
实行区域网格管理。在每个行政村成立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站,配备网格管理员一名,每个村又按照生活习俗、人情世故等划分若干个网格,由党员及中心户长担任网格员,随时向网格管理员上报各类信息,再由网格管理员向乡镇“信息化平台”上报。
实行服务网格管理。将涉农单位、窗口行业分成农业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党务政务四个服务网格,分别明确1名乡镇领导牵头、相应负责人参与。网格员上报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分发给相应的服务网格,开展及时的上门服务、代办服务、集中服务。
搭建平台 优化手段
“一张网”推进惠民服务
以数据库为基础,该县在信息化平台上搭建了综合指挥、电子政务平台、便民查询和“幸福新农村”IPTV等4个服务平台。
综合指挥服务平台由一块大屏幕显示器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组成,可收集、更新、调阅、处理所有信息并指挥、协调、监督乡、村干部工作。通过综合指挥服务平台可以调阅全乡每一位居民的各类信息、接受群众电话及短信诉求、召开电视电话会等。
电子政务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将县、乡政务服务中心和村上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站连接起来,使40项涉农的公共服务审批项目,实现在村现场受理,在县、乡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理,办理结果网络即时反馈的办事流程,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便民查询服务平台即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台触屏式电脑,党员群众可以方便查询诸如干部联系方式、政策法规、办事程序等信息。
“幸福新农村”IPTV服务平台将村级“三务”信息、远教节目等通过有线电视传输实现进家入户,村民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和监督低保评比、惠农补贴发放等村级事务;并实现了“三屏”(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融合,外出务工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了解本村情况。
过程管理 定期评价
“一张网”考核干部绩效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干部管理,该县在信息化平台上设置了短信报告、GPS定位、自动提醒、定期评价等功能,对干部工作动态进行全面掌握,过程化管理。
每位干部在工作日内上下班,以短信方式向管理信息化平台发送当日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管理后台及时自动录入存档,使干部工作有本“明白账”。
信息化平台借助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服务,能够获取干部工作日8小时内所处实际位置,做到对干部工作动态实时掌控,既强化了监督,又方便了处理突发事件时就近调度干部。
对服务网格提交的办理事项在规定时限内未办结的,信息化平台能够自动及时通过语音、短信功能督促相关责任人抓紧办理,直至完成任务为止。
根据自动汇总的干部日志及分工负责的各类事项完成情况及效果,乡镇党委政府每月定期通报,每季度召开一次评议会,结果作为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乡村干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后,该县实现了“由突击抓为经常抓、难评价为好评价、被动抓为主动抓”三个转变,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解决了乡、村干部“走读”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