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數字圖書第一館
来源:科技日報 更新时间:2012-04-15
    國內外大型數字中文圖書資源、大型文獻全文數據庫、大型多媒體數據庫等這里應有盡有,資源總量達到8TB,全文文獻近2000萬份,是軍事訓練信息網上規模最大、內容最全的公共信息資源網站。同時,它建立了先進的SAN光纖網絡存儲環境,為讀者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全開放式公共資源服務。

  這就是全軍院校公共數字圖書館,由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數字圖書館遠程管理和維護。

  傳統圖書館的“範式演變”

  走進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在一排電腦前,裝備采辦教研室的鄭教授正在網上查詢有關科研資料。鄭教授說,以前在圖書館查資料,要從一大堆煩瑣的卡片里一張張地找,經常整整一上午都找不到需要的東西,既費時又費力。現在,通過電腦對文獻內容進行智能檢索,輕點鼠標所需資料就出現在屏幕上。

  此情此景可以說是傳統圖書館的“範式演變”。“範式演變”是美國哲學家托馬斯.庫恩定義并廣泛使用的一個術語,指學術研究的整套方法及態度正在被另外一套方法和態度所取代。

  嶄新的圖書情報服務模式呈現在眼前:工作中心從館藏轉到用戶;館藏形式從單純的印刷型轉到印刷、音像、數字等多種形式;檢索手段由手工檢索卡片轉為對文獻內容進行智能檢索;服務方式由手工作業轉為自動化作業等;角色也從書籍保管者轉變到了以服務為導向的信息供應者。

  可以說,以前是我們到圖書館去,現在是圖書館到我們中來。

  數字圖書館資源豐富

  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建立了由M系統子網、數據服務子網及電子閱覽室子網組成的三網合一的圖書館局域網,組成了1800GB規模的海量數據分布式存儲系統,形成了先進的數字圖書館硬件平臺。

  這個數字圖書館目前擁有數字圖書、全文文獻數據庫、電子期刊及軍事相關影視資料等四大類共2500GB的數字化資源,全部提供校園網使用。其中數字圖書20萬種,以每種5本復本統計,僅數字圖書一項,就相當一個100萬冊藏書的傳統圖書館。它還是“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的一級鏡向站點,收錄期刊總數近4000種,全部文獻總計超過120萬篇;并依托國家數字圖書館的豐富資源,為學院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信息資源服務保障。

  圖書館員姚瑞方說,以前,一項科研立項需要資料查詢,找200篇相關文獻就需耗用10多天,有時還要到校外查找。現在,本地就可直接查閱的中文期刊數量近5000種,足不出戶,不到一天就可完成。

  “全軍院校一個館”

  1997年總部提出了“全軍院校一個館”的口號。其實質是:依托軍事訓練信息網提供的網絡環境,按照統一的建設目標、服務功能、規範標準,逐步實現文獻信息管理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使各具特色的軍隊院校圖書館連成一體,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為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服務。

  2002年,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受總參軍訓部委托,開展“全軍院校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集中引進大量公共數字資源,大幅度降低了全軍院校引進公共資源的總費用。以CNKI(中國知識基礎工程)的數據庫為例,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全軍共有40余所院校定購了CNKI的3—6個專輯的數據庫,每年支付的費用約為160萬元。全軍集中引進后,共支付80萬元,使用的範圍包括軍事訓練信息網上的所有用戶,資源為其全部資源,資金利用效益至少擴大4倍,有效減少各院校圖書館的經費壓力。“一個館”使得各個院校的數字圖書館樹立整體觀念,促進了軍隊院校圖書館整體效益的發揮,數據更新周期也從1—2個月縮短到1天。

  在現場,記者撥通了遠在合肥的電子工程學院張教授的電話。張教授說,以前找資料經常要打電話通過朋友在外地查找,然后郵寄或者傳真過去。現在不同了,只需打開全軍公共數字圖書館的網頁,輸入關鍵詞搜索便可輕松得到。

  學員小韓在電腦前說,他表哥以前在大連艦艇學院做畢業論文時,為了查詢海軍裝備方面的相關資料,曾“千里迢迢”來過這里。現在,只要在網上發個郵件,課題組需要的資料就會迅速到達電子信箱。

  走向“上門服務”

  數字圖書館大致可以分為不斷遞進和深化的基于數字化資源、集成信息服務及用戶信息活動的三代範式。目前,全軍院校數字圖書館正朝著“上門服務”的第三代發展。

  教員程小非平時酷愛攝影,經常在數字圖書館查找攝影知識和動態信息。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的電腦經常會自動收到需要的攝影信息,既有數碼攝影發展前沿動態,又有喜歡的名家作品賞析等。程教員打開家里的電腦,向記者展示了這些“送上門”的信息,連連說:“沒想到數字圖書館會主動提供這些服務,真的是太方便了!”

  圖書館館長陳文清告訴記者,這是學院朝第三代數字圖書館發展所做的努力。第三代可以智能化地“關心”某個特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服務上門”,主動了解讀者需要什么,進行知識挖掘和信息導航,提供高水平的數字化參考咨詢服務。

  數字圖書館的三代構成

  第一代數字圖書館主要在特定文獻資源數字化的基礎上建立數字信息資源系統。簡單地說,就是把硬本文獻數字化,讀者通過計算機、網絡來進行閱讀,目前軍隊院校圖書館基本屬于這一範圍。

  第二代數字圖書館則致力于支持分布的數字信息系統間的互操作,形成基于集成信息服務的數字圖書館,面向分布和多樣化數字信息資源,通過服務集成構造統一的信息服務系統,為用戶在海量數字化資源中提供方便的檢索服務,是目前數字圖書館技術研究、應用試驗和開發的主要趨勢。

  第三代是解決使數字化圖書館更加人性化的問題,通過一定的個性化定制機制形成適應用戶或用戶群組的需要,直接支持用戶的信息利用活動,即智能化地“關心”某個特定用戶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可以“服務上門”。

  目前,已經具備第三代數字圖書館部分功能的全軍數字圖書館正在進行不斷完善。

  致力于最新軟件的開發

  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圖書館也致力于最新軟件的開發。其中“軍隊院校數字圖書館軟件系統”就是一個亮點。

  海軍航空兵學院青島分院用該系統為相關單位做資源服務,效益顯著;解放軍醫學圖書館利用該系統把非典、禽流感等一些具體病例資料收集起來按專題分發給具體專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海軍某部用該系統制作的《導彈維修手冊》下發部隊維修人員,起到了示範作用……

  在一臺巨大的服務器前,一名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網絡把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上豐富的資源上傳到全軍院校公共數字圖書館上。

  他就是這個的研發人之一教員廖先軍。該軟件已被列為全軍圖書館的考評必備項目。

  廖先軍說了個開發小插曲:2003年5月,他和陳文清到西郊賓館進行最后的封閉式研究測試,恰逢當時非典肆虐,研究結束才發現,偌大一個賓館居然只有他們兩位顧客!驅車回到學院時,兩人又因體溫稍高,更是被拒絕在家門口一天之久。

  這個軟件由他們和清華同方共同開發研制,推廣使用一年來,受到全軍單位普遍歡迎。

  ■新聞緣起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披露,投資六千多萬元的該院文獻信息中心大樓即將開建。該中心把數字圖書館納入重要建設內容之一,同時,他們將加大對全軍院校公共數字圖書館的管理維護設施的建設,以適應新形勢下教育信息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