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坚持把“双保”工程作为全系统首要任务,把节约集约作为破解“两难”的重要路径;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并重。尤其是积极探索和推进6个“一体化” ,有效化解土地管理利用中的矛盾,助力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升,国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推进城乡一体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徐州作为苏北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同时又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对统筹城乡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生态国土建设提出了必然要求。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立足本地实际,按照省里关于城乡统筹和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以信息化为支撑,建成了“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构建了覆盖徐州全域的城乡土地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城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应用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徐州市黄河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新思路,得到部、省认可,并列入江苏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方案,率先探索出一条黄河故道流域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径。
同时,该局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植入国外空间规划先进理念,探索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生态规划等“多规合一”,推动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2013年12月,在李克强总理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出席的中英工商峰会上,由该局牵头的睢宁县黄河故道城乡统筹发展国际合作项目成为首批签订的中英合作项目,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率先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与英方合作的县级试点之一。目前,该局已编制完成黄河故道流域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据了解,徐州市黄河故道流域内土地整理潜力超过100万亩,至2020年将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65万亩。
推进矿地一体化,促进矿地统筹协调发展
徐州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和江苏省唯一的煤炭基地,也是全国最早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3个试点城市之一和全国首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多年来,由于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类管理,造成矿产资源压覆、矿区耕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村庄重复搬迁等诸多问题,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矿地矛盾日益突出。该局依托国土资源部黄淮海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野外基地,在全国率先开展“矿区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一体化管理”理论和技术研究,逐步充实地下、地表、地上的数据资源,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矿地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为统筹协调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矿地协调发展和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该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矿地统筹发展的节约集约利用新思路。以此为导向,编制完成了全省唯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贾汪区城市转型规划。加快沛北一体化进程,推进沛县北部矿区矿地统筹协调发展。同时,依托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研究中心和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等平台,以德国鲁尔园区转型为样本,对已关闭的徐矿集团权台煤矿工业广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文化创意和养老养生等产业,打造“东方鲁尔”生态示范区。2014年11月,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对徐州矿地统筹发展进行深入调研,认为徐州模式对全国矿区、矿业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推进房地一体化,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
我省房地管理基本上采用分离登记模式,给群众办证带来诸多不便,且由于土地、房管部门尚未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在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等方面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该局从2007年就开始启动房地一体化数据库建设,并借助“数字徐州”、“智慧徐州”建设机遇,加快数据库、操作系统等一体化建设,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技术支撑,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认可。2014年6月,国土资源部将徐州、天津、成都和牡丹江等4个城市列为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基础技术研究试点。该局还推动徐州市委、市政府将不动产统一登记列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事,坚持职责整合和技术研究并行,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目前已在全国地市级率先获批组建副处级不动产登记局,并在徐州新城区实现了房产证、土地证“统一受理、联合办理、同时发放”。
推进地地一体化,开展城市地质调查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地质调查数据的支撑。徐州是江苏省地质环境条件最为复杂的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岩溶区约占60%,采空区约占5%,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建设项目选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必须科学考虑地质承受能力。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镇科学规划,2013年10月,该局积极推动市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厅合作开展徐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徐州市成为苏北首个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的城市。2014年4月13日,《徐州城市地质调查设计》通过专家论证并被评为优秀等级,标志着徐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根据项目设计方案,3年内将建成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系统科学的地质依据和技术保障。该局坚持急用先行的原则,结合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观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率先开展地铁沿线和机场建设等重点地段(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地质基础数据。徐州是江苏省农业大市,该局还围绕构建“1530”徐州新型城镇体系,启动了农村及农业地质调查工作,为推动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地质数据支撑。
推进要素一体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张图”工程,是国土资源行政审批改革的基础。早在2006年,该局就以“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为理念,着手构建了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登”的数据体系和应用系统,实现了信息服务“业务、部门、区县”全覆盖,为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2009年,当国土资源部提出“一张图”工程建设后,该局又构建了“天上看、地上查、地下控、网上管”的动态执法监管模式,实现了违法现场、案件上报、卫片数据统计等实时监控。2013年全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座谈会在徐州召开,徐州市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示范基地。在全市率先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窗口接件、接办分离、封闭运行、限时办结”,实现了业务公开化、政务流程化、沟通电子化、办公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局年均办理各类土地登记8万余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80%以上的土地证实现了立等可取,在徐州市人大百姓办事“零障碍”专项评议中获评唯一一家“满意”单位。该局土地登记管理处继2013年被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后,又被评为全国“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江苏省仅有两家,系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独一家。
推进社会服务一体化,拓展国土数据成果应用
土地利用、地理信息是城市调查、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服务支撑作用。为推动政府部门协同办公、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作为江苏首个“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单位,该局为徐州全市30多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数据共建共享平台和权威的地图服务,徐州荣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2012年12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复徐州市为首批3个“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试点之一,并将“智慧税收”、“智慧国土”等列为示范应用工程。在“智慧税收”建设过程中,该局推动与地税、统计等部门建立共享机制,联合开展“以地控税,以税节地”试点工作,建成的“以地控税管理系统”试行以来,累计增加土地相关税收共计10.82亿元,其中城镇土地使用税3.5亿元,得到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充分肯定。徐州市成为国土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以地控税”首个试点城市。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在推进6个“一体化”同步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成为省委6号文件印发后全省第一个出台节约集约用地意见的地级市。该局还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抽调近百名业务骨干,组建10个创新团队开展课题研究。该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人民网、新华网、江苏电视台等数十家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自2008年开展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以来,该局累计获得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实践奖和创新创意奖达25项,为全市获奖最多的部门,并连续3年在市级机关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陈 彬张洪武王作金
(原标题:六个“一体化”助力“双提升”)